隨即上有“驍騎左衛”、“白”以及“折衝”字樣的軍旗各一杆當先開路,以如今安北軍製而論,每幢滿員千人置軍旗一杆,騎軍為飛禽如鵜鶘一類,步軍作走獸有狻猊一類。
其中又以張寧所授“先登”、“陷陣”、“折衝”三軍最為特殊,其不以飛禽走獸為旗,隻上繪張寧親題字樣。
便如眼下,三旗豎立,意為驍騎左衛白樓軍主親領折衝騎軍在此。
三旗之後有十麵“軍”字旗迎風招展,是為引軍、立帳時的指引之用,同時軍字旗亦有變化。
如散開則該軍當列長陣,呈三角時便要列銳陣。
軍字旗之後再有青、赤、黃、白、黑五色旗各一杆,乃作戰遇襲時必備。
若青色旗忽然揮舞,軍士便會知曉是有敵自東方而來,旗幟向前軍士則攻,旗幟正立便止步,當其放倒時就快速回撤。
五色旗下有大車數駕,上擺厚皮巨鼓數麵由十名身材魁梧,膀大腰圓的軍士看管。
一旦遇襲,其便會奮力擊鼓,一麵激勵本部士氣一麵告知其後中軍已是接戰。
千騎過後,乃格朗哈濟所率三千陷陣甲士組成的中軍。
中軍相比前軍更是旌旗蔽日,不僅上書“北道大都督”字樣的大纛位於陣中,顯出張寧及兩百親騎所在。周遭亦有象征長史、諮議、功曹等軍吏的各類鳥旗相從,蔚為壯觀。
最後才是一千鎮北左衛組成的後軍,押送軍需輜重。
三軍逐次列陣而行,綿延數十裡,氣勢非凡,一路向桑乾郡白狼堆而行。
身處中軍,耳畔是齊整沉重的腳步與獵獵作響的旗聲,張寧微微頷首對旁側的盧景祚感歎道:“自我揮軍入主幽燕而來,時有昔日朝廷大臣、州郡名士來投。
我初時隻覺得前者不過是貪生之徒,後者亦是徒有虛名。
如今僅是曹宗庚所完善的行軍規製,就已是令我受益匪淺!”
張寧此番話並非是刻意稱讚,而是真正的有感而發。
身處後世時受影視小說的熏陶,隻覺得行軍不過是讓士卒跟隨將旗而行,打仗作戰更是拔劍大吼,就能令萬人奮不顧身,死不旋踵。
哪怕來到這個時代任一方鎮將後,這般想法也未曾有過改變。
畢竟那時麾下不過千人,激昂時一聲怒吼倒也能勉強傳遍全軍,直至隨大軍北伐時見朝廷經製之師方才曉得其中利害。
隻是自己所部多是王彬、切思力拔這樣親衛出身,並不知曉大軍規製的部將,哪怕是後來的斛律金、賀拔勝等也受困北疆,見識與眼界都遠不及真正將門子弟。
自己真是待到皮乾、韓惟實、曹宗庚這些世代將門來投後,才漸漸弄明白其中的複雜,僅是行軍一事就有著萬般學問!
安北軍也在這般改造下徹底脫胎為規矩森嚴、製度嚴苛的強軍。
如今隻消軍旗一動,軍士立時便會作出反應,或悍勇衝殺或列陣鏖戰。
盧景祚聞言亦是道:“兵法有雲將帥先教士目,使習見旌旗指麾之蹤,發起之意,旗臥則跪。
次教士耳,使習聽金鼓動止之節,聲鼓則進,鳴金則止。
次教士心,使知刑罰之苦,賞賜之利。
再次才教士手,使習持五兵之便,戰鬥之備。
此金玉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