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石門正定!(2 / 2)

我的科學時代 仲淵2 8621 字 5個月前

裝車區域內,一名名鐵路工人和偽裝成裝卸工人的戰士們不斷往返,將堆積如山的設備和材料紛紛搬上貨箱,如同螞蟻搬家般,整個工作需要在六個小時內完成。

整個過程沒有叉車和吊機等機械設備幫助,全靠人力。

鐵路工人和戰士們一聲不吭,沒有人監督他們,但他們工作毫無懈怠,效率幾乎達到人力搬運的極限。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著,傍晚五點三十分。

“嗡!”夜幕降至,遠方夕陽西下,車站內蒸汽彌漫,伴隨著一道尖銳且高昂的火車聲音傳出,這輛貨運火車緩緩駛出車站,高速滾轉的鋼製車輪與鐵軌接觸,蒸汽機爆發出強勁動力,驅使著火車以每小時二十五公裡左右的時速,沿著一米間距的鐵軌高速疾馳。

火車前進的方向,便是太陽落下的方向。

二十八個小時後,這輛由太行實業公司租聘的貨運火車,將準時抵達終點站臨汾,途中遇站不停。

這是一輛直達的貨運火車。

……

歐洲,西北部,漢堡港。

漢堡,德國第二大城市和德國最重要的海港,這是一座世界級的港口,海運吞吐量位居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為德國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

北臨波羅的海和北海,東臨柏林,西靠丹麥,貨輪出港便直望英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港口內,一艘名為巨人號的萬噸貨輪發出悠長而沉悶的船笛聲,徐徐離港,這艘貨輪的海員全是偽裝身份的海軍艦員,船艙內放著數十個經過完整包裝的木箱,裡麵全是一台台品質最好的尖端機械加工設備和備用零件。

備用主軸,備用刀具,安裝過程和操作技術資料,可以說,除了沒有設備本身的設計圖紙之外,一切應有儘有。

巨人號貨輪預計將在四十五天之後,抵達天津衛。

很快,巨人號貨輪離港的消息,通過恩尼格碼機加密發往柏林,來到古德裡安的手中。

“我們的貨輪起航了,我們的夢想也起航了。”

辦公室內,古德裡安手握這份絕密電報,看了一眼,麵露微笑,眼中透出一絲期望,接著默默思索起來:“除了原定四號G型坦克改進計劃之外,還可以基於Y型裝甲鋼的防護力,設計一款噸位達到三十五噸級彆的中型坦克。”

話落,右手握著萊茵金屬公司贈予的鋼筆,將腦海之中的想法寫了出來。

夢想。

搭載交易物品的巨人號貨輪,承載著古德裡安的意誌和期望,駛向遙遠的東方,最終換回他的‘夢想’。

Y型裝甲鋼的出現,不僅讓他提出全新四號坦克改進型計劃,還讓他看到了一款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的畫麵。

當前裝甲部隊裝備的一號坦克及改進型,二號坦克,三號A型坦克和正在研製的四號坦克,僅擁有較為優秀的機動性,而不具備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力,綜合性能勉強處於夠用的狀態。

平時看起來沒什麼,但作為裝甲部隊最高指揮官的古德裡安深知一旦戰爭爆發,較弱的火力和防護力就會成為裝甲部隊的致命缺陷。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他必須儘可能考慮到未來戰爭有可能出現的一切情況。

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計劃性能指標:

第一,該坦克應當擁有四十公裡每小時的公路行駛速度,二十五公裡每小時的越野速度,十五公裡每小時的越野倒車速度。

第二,該坦克應當擁有1000米擊穿60毫米均質裝甲,500米擊穿100毫米均質裝甲的強大火力,主炮口徑75毫米以上水平。

第三,該坦克應當擁有正麵主裝甲100毫米實際防護力,側麵裝甲35—55毫米,尾部裝甲為30毫米。

噸位控製在35噸±500公斤水平線。

三大性能非常優秀的同時保持一定均衡水平,這是古德裡安需要的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

但這還不算完!

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在製造環節必須儘量簡單,後勤維護容易。

桌麵白紙之中,已經出現一條條新型坦克的要求,古德裡安握著鋼筆默默思索:“高效且保密的通信,可以讓坦克具有更高的戰鬥力……這句話很有道理,可以預見,在混亂且複雜的戰場環境下,高效通信可以令指揮官牢牢掌握部隊的動向,發揮出每一輛坦克的作用,沒想到這位中華學生對裝甲部隊還有獨特的見解。”

話落,隨即將研製新型車載無線電通信設備器材寫在白紙上。

這種車載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通信距離,需要達到35公裡半徑,通信內容儘量保證安全,且複雜戰場環境下仍可進行實時對話通信。

“暫時就這樣,先發給亨舍爾和克虜伯,讓他們提交初始設計方案。”古德裡安看了一眼白紙上的各項要求,點了點頭,對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性能指標確認無誤,心中滿是期望。

現如今,他已經開始期待指揮裝備這種新型坦克的部隊,縱橫於歐陸戰場,所向披靡的場景。

……

清華園。

“回顧一下上節課講的內容,微積分的基礎建立於極限概念,其中,勒貝格積分是經典分析和現代分析的重要節點,哪位同學來講講勒貝格積分的定義。”楊武之站在講台上,簡單介紹過後,提問道。

下麵一片安靜,算學係大一學年所有學生滿臉懵逼,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搖頭,接著用求知且懵逼的眼神再次望向楊武之。

勒貝格積分的定義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

等等,我們上節課學了這玩意兒?

“餘生,起來給大家講講。”看著教室下方一眾算學係大一學生的模樣,楊武之微微感歎,知曉這些學生又沒聽懂上節課,輕輕搖頭,目光隻好投向正在摸魚搞研究的餘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