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動亂之始(下)(1 / 2)

陌楚 殘張斷簡 4111 字 3個月前

太清四十六年三月

孟君叛晉騎虎難下之際,謀士荀通再度獻計,言:如此危難之際不如與人結盟。

孟君頓時如醍醐灌頂一般,在稍作思考後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西邊的涼國,原因很簡單因為涼國近在遲尺與晉國還是死敵。

而涼國興武帝皇甫成此時已是年過五旬,之前與源鬆屢次交手皆是互有勝負,一年前雖然在邙山被打得大敗也沒有讓皇甫成進取中原之心削減半分。現在孟君居然主動遞上了結盟書信,著實是讓這個身經百事的帝王有些不會玩了。

經過和大臣們的商議後皇甫成最終決定‘拖’,皇甫成認為孟君此人奸詐莫測不可輕信,如今形勢不明還是看看再說吧,於是皇甫成下旨封孟君為太傅、河南道總管、南陽公,可在一長串的頭銜下卻是沒有任何實際行動。

時間來到了十月,孟君在洛陽苦苦等待了一個月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這樣的回信,頓時心涼了半截。孟君來不咒罵皇甫成這個王八蛋,而是急忙休書著人即刻送往建康向楚國求助,並表示隻要楚國願意出兵相助自己願意獻出司州歸降楚國。

此時的建康剛經曆了文茵案的洗禮,朝堂之上的氣氛極其的微妙,陸氏和成氏雖然依舊劍拔弩張但卻都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唯有沈新沈靜兩個馬屁能人一如既往動的上躥下跳迎合著衛援,歌功頌德、清談吹牛、吟詩作賦不亦樂乎。

但孟君的一封降書卻似驚雷一般驚醒了這頭沉睡多年的老龍,衛援一改往日懶散做派立刻升殿召群臣議事。尚書仆射謝典第一個站出來勸說衛援不要接受孟君的降表,直言楚國幾十年來都是與晉國相安無事,如今一旦接納孟君戰火必起。

謝典此言一出當即便得到了朝堂上大部分人的支持,這些文臣大將在太平的環境裡生活的太久了,早就習慣了如此,已經沒有了一爭天下的雄心壯誌。

太清帝衛援看著滿堂朝臣,蒼老的臉上竟然露出了久違的豪情,人們皆言‘江表無事二十餘載’,可誰還記得曾幾何時衛援也是豪氣衝天,勵精圖治,爭霸中原。雖然之前的失敗讓衛援一度沉淪在佛道清談之中,可如今這封降表卻好似一個小火苗重新點燃了衛援那顆一統天下之心,或許在他有生之年真的可以逐鹿中原一統天下。

但群臣的反對依舊讓他十分猶豫,畢竟此事非同小可牽一發而動全身。

就在朝會一度陷入沉默之時,沈新和沈靜兩個人精很快就揣摩到了衛援的心思,二人異口同聲的站了出來駁斥謝典的說法,言道:“陛下聖明,萬民敬仰!孟君降表正應天意,天以示陛下四海歸心。如果拒絕豈不是寒了上天之心,也讓天下千千萬萬心中敬仰陛下之人寒心,請陛下不要再猶豫了!當順應天命!”

不得不說二人這馬屁拍的真可謂是舒舒服服恰到好處,衛援力排眾議當即下旨封孟君為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並又下旨命江陵王衛節、臨川王衛濟立刻進京,另命南司州刺史衛中書馳援孟君不得有誤。

承平近三十年的楚國終於動了,江南各州郡在得到消息後亦是反響強烈。

衛援的詔書和張簡幾乎同一時間到達了臨川,可張簡對於這轟動天下之事卻是不得而知,這還是後來張簡來到呂青遠家送張琰書信時才知道的。

書房內呂青遠看過張琰的書信後並沒有多大的表情變化,反而是深深的望向張簡:“道真,此次建康之行有何收獲呀?”

“正如先生所說,區區臨川確實不足道哉。”

“道真,看到你現在的樣子我很欣慰,當初孝平之事後我真怕你誤入歧途,現在我終於可以放心了。”

“晚輩多謝先生指引,但是一直以來心中有一事不解,還望先生賜教。”

呂青遠微微一笑靠在憑幾上悠悠道:“我知道你想問什麼,你想問為什麼我總是對你另眼相看,為什麼總是勸你戒驕戒躁,為什麼總是說怕你走入歧途,對不對。”

“......”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年輕人,他雖出身寒門卻天資聰穎胸懷天下。十三歲時拜在荊州大儒曹石門下,二十五歲出師同樣拒絕了洵陽王衛伏的招攬,後來遊曆天下三載頗有才名,最後卻因為一封上書得了個家破人亡遠走異國。”

“上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