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建安忽然站起身來,說道;“大家一起打韃子,以後就是好兄弟了!大夥要是缺啥少啥的,可以找我,我有的就分給大家一些。”
眾將官都驚了,還有這樣的敞亮人?大戰在即誰不是扣扣搜搜的積攢東西,這位倒好,主動散財啊!
楊國柱和吳三桂等人不了解李建安,以為他在說客氣話。白廣恩和曹變蛟得到過李建安的好處,當時就記在心裡了。
洪承疇站起來,笑道;“還是建安老弟實在人啊!大夥缺啥少啥的,可以相互兌換一下,互通有無,聯絡聯絡感情也是好的。”
眾將官高興笑了,紛紛答應了。
當下,吳三桂一聲令下,大擺宴席。
眾人高高興興吃了一席,歡聲笑語,彼此都熟悉不少。
下午,王樸的大同兵到了,安營紮寨。
這一下所有兵馬都到齊了。
次日,明軍九鎮兵馬在城北合營。
誓師大會上,幾位大佬都非常激動,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
大佬們講話過後,殺牛宰羊,祭天酬神。
吉時已到,點炮出征!
明軍第一站目標,二十裡外的筆架山!
從寧遠到錦州150裡路程,中間有筆架山、塔山、杏山、鬆山四座山城。
目前四座山城都在明軍手上,城裡都有明軍和糧草。
四座山城在明軍手上,按理說這一片廣大區域,都是明軍的勢力範圍。
然而情況正好相反,從筆架山往北的廣大區域,都是韃子兵的勢力範圍。
韃子騎兵多,控製力強,機動性好,善於野戰。
明軍隻能龜縮在城裡。
自從多爾袞圍困錦州以來,鬆山和杏山就沒有得到過糧草。
塔山還是吳三桂趁清軍換防時,快馬加鞭送了一批糧食,為此還折損了二百多人。
這次行軍,洪承疇做出了精心安排。
最熟悉韃子情況的吳三桂走在最前麵。
左翼是宣府總兵楊國柱,他是天雄軍的扛鼎人物,老將悍勇,完全可以獨擋一麵。
右翼,洪承疇交給王廷臣和曹變蛟。
王廷臣熟悉韃子的情況,曹變蛟敢打敢拚,兩個人正好相得益彰。
洪承疇用白廣恩作中軍,李建安的步兵營和王承恩的神機營,作為中軍護衛。
密雲總兵唐通,大同總兵王樸,山海關總兵馬科,三個人率領隊伍作為後軍,互為策應。
十幾萬大軍在曠野間行軍,鋪天蓋地,人嘶馬鳴,可謂氣勢逼人。
一路上,不斷有韃子小股騎兵,圍繞明軍大隊襲擾。
各營派出騎兵驅趕,好一番糾纏。
總得來說,各營騎兵依托軍陣,並沒有吃虧。
大軍走了一個下午,行軍二十裡,黃昏時分,終於到達筆架山下麵。
筆架山城堡內,守城的明軍看見大軍來了,一個個歡呼雀躍!軍心大振!
洪承疇下令安營紮寨。
清軍騎兵見騷擾不成,紛紛退去了。
邱民仰急忙吩咐運糧隊,向筆架山城堡裡麵大量運輸糧食。
夜間,狗韃子采取擾敵策略,大呼小叫的,一會放火,一會打炮,讓明軍休息不好。
次日一早,大軍還沒吃飯,韃子小股騎兵,又來四處跑馬。
洪承疇擂鼓聚將,商量對策。
洪承疇問道;“昨晚各營都派出探馬,有什麼情報沒有?”
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應答。
吳三桂說道“我這邊探馬來報,多爾袞已經糾集大軍南下,準備阻擊我軍。”
洪承疇問道“可知道他們留下多少兵馬看守錦州?”
吳三桂道“具體情況不知道,不過錦州已經沒有馬匹,韃子哪怕留下一千騎兵,我舅舅(祖大壽)他們恐怕也不敢出城。”
眾將官點頭,連連稱是。
洪承疇說道“韃子既然已經南下,今天我們就少走一些,走十裡路如何?”
王承恩笑道“如此最好,不必急功冒進。”
楊國柱道“穩紮穩打,最好不過,隻是韃子騎兵襲擾我軍,不勝其煩,如何是好?”
前軍中,吳三桂騎兵多,可以輪流派兵驅趕韃子,所以壓力不大。
右翼王廷臣和曹變蛟,有兩營騎兵可以輪流應對韃子,壓力也不大。
唯有楊國柱的左翼,他的騎兵隻有一千人,應對韃子騎兵的騷擾確實吃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