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的心目中,賈詡的形象僅由一個字概括——“毒”。
若非得再為他貼上一個標簽,那便是“明哲保身”,或可稱之為“惜命”。
身為董卓麾下的部將,他因懼怕王允事後的追究,竟慫恿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此舉間接導致了王允的喪命、呂布的敗逃,長安城陷入混亂,百姓傷亡慘重,整座城市幾近十室九空。
他一人之力,便讓漢室“中興”的美好願景化為泡影。
然而,若斷言他本性惡毒,卻也不儘然。
曆史上流傳著關於他的一則逸事,為這評價添上了一抹複雜的色彩。
弘農王劉辯的妃子唐姬在劉辯死後,回到故鄉潁川,寧死不願再嫁。李傕掌權時,想要娶唐姬,她堅持不從,李傕最終沒有和唐姬成婚。賈詡聽說此事後,把事情的本末告訴了漢獻帝劉協。劉協感到悲愴,便將唐姬接到宮中,拜她為弘農王妃。
綜上所述,結合賈詡歸降曹操後的種種事跡,袁紹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賈詡是一個絕不能輕易招惹的人物。
倘若你不去招惹他,不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威脅,他便會以一副和顏悅色的姿態,默默扮演著隱形人的角色;然而,一旦他覺得你觸及了他的生存底線,他便會不惜一切代價,動用所有手段,以求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閻忠曾評價賈詡擁有張良、陳平般的才智,就連《三國誌》的作者陳壽也持相同觀點。
袁紹難以想象,一個如張良般智謀深遠的人,會在背後千方百計地設局置他於死地——要知道,最早被張良視為目標的人,可是秦王政啊。
這樣的情景,光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於是,袁紹準備將這份恐懼帶給其他人。
在等待雒陽方麵回信的那段日子,他茶不思飯不想。
每天乾的三件事:吃飯、睡覺、想賈詡。
終於,在這種煎熬的狀態持續到第七天的時候,信使帶來了回信。
信上說,賈詡於前陣子“因病辭官”,此時已一路向西,踏上了返還涼州的路上。
因病辭官,賈詡真的病了嗎?如病。
他真的病了嗎?如病。
到底有沒有病?如病。
袁紹認為,這種病不是一個有形的,而是在賈詡需要的時候就會病發。
簡單來說兩個字,裝病。
明明他在離開雒陽前,還看到了賈詡生龍活虎的樣子,正值二十多歲,身強力壯的時候,怎麼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病的連官都當不了了呢?
況且,如果真的得了病,雒陽作為京師,天下名醫薈萃的地方,為什麼不留在京師治病反而去偏遠、貧瘠的涼州呢?
答案不言而喻。
袁紹一邊派遣人手前往雒陽探聽事情的來龍去脈,一邊急令快馬飛馳,務必將賈詡“請”回。
他特彆囑咐前去的人,無論賈詡言辭如何,都不可輕信。
無論賈詡詢問何事,一概以“我家公子袁紹,久仰先生大名,聞悉先生身患重病,已為您遍尋名醫,特請先生前來療治”作答。
同時,他還親筆修書一封,特為賈詡親啟。
領命而行的李二牛,接到命令後即刻啟程,八百裡加急,換馬不換人,曆經十餘天艱苦跋涉,終於在賈詡抵達汧地之前,成功將其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