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能完全康複,也能讓您的生活更為方便些。侄兒願一試,還望叔父成全。”
袁赦看著袁紹那充滿關切和期待的眼神,輕輕地點了點頭,“好,本初,叔父記下了。有你這份心,叔父就覺得很滿足了。不過,既然你如此堅持,叔父就依你,試試這位神醫的醫術。”
說到這裡,袁赦話鋒一轉,笑道:“不聊我了,最近這段時間,你的風頭可真是一時無兩啊。”
聽到袁赦的調侃,袁紹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袁赦指的是什麼。
最近半年,他組建的“奔走之友”隊伍日益壯大,不少年輕俊傑以加入“奔走之友”為榮。此事已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不過袁紹並不認為這裡的袁赦是在敲打自己。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族,或者說,是在家族的默許下進行的。
對於一個世家大族來說,每個人剛出生下來。就根據各自父輩的情況和自己的出身被暗中規劃好了路線。
例如袁基,作為袁逢一脈嫡長子的他,一出生下來就要承擔繼承三公的重任。
而其他旁係成員,則各有選擇,有的步入仕途,有的則致力於研究奠定袁家基業之根本的經學——《孟氏易》。
至於袁紹,他所遵循的是他父親袁成的劇本。
袁成,作為袁湯的嫡長子,早年便展現出非凡的魅力,他極善交友,以至於京城半數官員都與他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在梁冀當權的雒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事不協,問文開。”
而這裡的“文開”,自然指的就是袁成。
憑借袁家作為士族領袖的地位,袁成幾乎已經預定了袁家這一世三公的位置,完全有資格繼承袁湯的政治遺產。
然而,命運弄人,他竟英年早逝。
於是,袁逢接替了袁成的位置,成為了袁家新的掌權者。
但相比之下,袁逢與袁成的差距甚遠,其具體事跡在此暫不贅述。
所以袁紹現在的所作所為,在外界看來,作風“類父”。
他在不斷地接納、吸收和繼承,那些袁逢當時沒有消化的、專屬於袁成的政治遺產。
這個行為從整個家族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對於袁赦的話,袁紹權當誇獎了。
於是,他謙虛地回答道,“叔父過獎了,這是我為家族應該做的。”
正當兩人寒暄之際,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
(張伯祖:張仲景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