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即便吾等老去,亦能含笑於九泉之下矣。君貢,你以為此言可否?”
話已至此,即使是傻子都明白了張舉話裡話外的意思。
“府君所言極是。”
張舉目光灼灼地看向諸葛珪,“那此事便交給你了。”
“唯。”諸葛珪拱手退下。
...
永安郡
永安太守曹鸞坐在寬大的案幾旁,聽著旁邊郡丞的彙報。
突然間,一陣爽朗而充滿豪氣的笑聲從他口中爆發出來,震得屋內的空氣都仿佛為之顫動。
他猛地站起身,用力地拍了拍郡丞的肩膀,眼中閃爍著意外的驚喜與讚賞,“哈哈,真沒想到,竟有人替我做了我一直想乾卻沒能乾的事!”
“這感覺,就像是心中淤積多年的鬱悶一掃而空。”
“痛快,真是痛快!”
說著,他來回踱步,難以自己。
“我曹鸞,身為永安太守,雖有心革除弊政,造福一方百姓,但卻被時局所困。”
“我在官場蹉跎多年,驀然回首,竟然發現早就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銳氣,做事畏畏縮縮,愧對於身上這份重任,愧對於曾經學過的勝任教訓。”
“尚書現,聖人出。風雲順,天下安。”
“真是妙極。”
“我永安郡也未嘗不有祥瑞!”
山陽郡
山陽太守:“天空怎麼突然飄來一朵形似‘宦’字的雲朵?此等大事,待我上報朝廷!”
渤海郡
渤海太守:“此招甚妙,速速取紙筆來!”
襄陽郡
襄陽太守:“不管是誰在攻擊宦官,我襄陽一定幫幫場子!”
江夏郡
江夏太守:“俺也一樣!”
大漢共有百五十郡,不出幾日之工夫,竟有一半的郡縣,紛紛派遣信使,懷揣著所謂的“祥瑞”奏章,急匆匆地踏上前往雒陽的路途。
一時之間,雒陽城內,關於各地“祥瑞”的傳聞紛至遝來,而“尚書現,聖人出;風雲順,天下安”的童謠傳遍大漢一十三州,眾口相傳,響徹雲霄。
當然,以上均是後話。
有史書為證: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載:
熹平三年,青州黃縣有石碑出,鐫孝武皇帝遺言,人皆以為“祥瑞”。
時大漢百五之郡,過半皆現“祥瑞”,各路使者,鹹負傳達之責,集於雒陽。
又有童謠流傳,遍及四海,其詞簡而意遠,巷陌鄉野,皆能聞之。
帝聞之,亦感奇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