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田澤能夠突破這一困境,是因為他從根本上提高了麾下百姓的生產力,靠的是遼東山脈裡的黑田和近六十萬隱戶,還有商業貿易。
還是從糧食方麵來說,因為有了黑田,使得畝產量翻倍增長,人均淨產糧能夠達到四十石以上,淨產糧總量可達兩千四百萬石,是此前遼東產量的二十倍。
並且最為關鍵的是,沒有了世家豪強的剝削,這些糧食基本上都會歸入田澤的囊中。
擁有如此多的糧食,隻要兵源充足,田澤訓練十萬精兵都不在話下。
這也是賈詡等人敢於追隨田澤,直麵世家豪強、獨戰天下的最大倚仗。
戰爭打的就是錢糧,拚的就是後勤,隻要錢糧和人口跟得上,一州獨自對抗其餘十二州又有何懼?
就算打不贏,難道還守不住嗎?
看著關羽等人熱火朝天的練兵景象,田澤心中感慨不已。
如今他們都已成為都尉、校尉級彆的將領了,直接統領的兵力都是兩千人,這是程昱等人經過商議後最終定下的一校編製。
按照程昱的規劃,正常的一校兩千人馬中,步兵約有一千人,後勤預備隊約有四百人,騎兵有六百人。
若是再進行詳細劃分,還可分為重步兵、輕步兵、弓手、弩手、車兵、具甲騎兵、輕騎兵等等。
兵種多而不亂,相互彌補配合。
在這個整體規劃基礎上,除了馬騰和太史慈的編製是全部騎兵外,其他將領雖然有所側重,但也較為注重平衡。
至於位處遼東為何不大規模的組建騎兵部隊。
一方麵,田澤目前尚不具備反攻草原的實力,以守衛遼東發展為主。另一方麵,田澤手中的馬匹數量還有所欠缺,無法支撐大規模的騎兵作戰。
要知道,馬匹和武器鎧甲一樣,都屬於消耗品,而且損耗極快。
僅是此前的襄平城下一戰,就報廢了一千二百餘件鎧甲和近兩千匹馬。
這還是在順風作戰且距離不遠的情況下,否則損失隻會更多。
正常的騎兵作戰,基本都是一人配備三匹以上的戰馬,一次戰鬥就會折損近七八成的戰馬。
這樣的成本,即便是財力雄厚的田澤,也有些難以承受,畢竟馬匹不是那麼容易買到的。
這些年來,田澤收購和培育的戰馬約有二十萬匹,其中可供作戰的良馬不到五萬匹,其餘的馬匹隻能用於日常行軍和運輸。
即使拿下了遼東和遼東屬國,這個數量也就增長了不到一半,仍然無法滿足田澤的需求。
因此,近期田澤一直在研究與鮮卑進行貿易的事情。
鐵器之類的自然不可能資敵,但是用美酒、食鹽和茶葉等,和那些部落首領換些馬匹及胡人俘虜還是可行的。
畢竟如今鮮卑已經四分五裂,而且由於檀石槐打的底子太好,整個草原的鮮卑人數量太多,草場和糧食根本就不夠,這些鮮卑人不得不相互廝殺。
與其看著那麼多的馬匹和鮮卑人在廝殺中損失,還不如自己與他們進行交易,換取一些更為有用的東西。
隻要操作得當,不僅能夠收集大量的戰馬和人口,還能夠激化鮮卑內部的矛盾。
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讓鮮卑人習慣了貿易,複製一場“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也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