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斯年的父親顧良是村中的木匠,偶爾會幫村民們打些家夥事兒來賺取銀錢,雖然不能發家致富,但一家人吃穿還是夠用的。
忙了一天下工回來,顧良還從乾活的主人家,背回了一些人家不要的木料,想用這點東西給女兒打個梳妝盒,等女兒出嫁的時候陪嫁用,結果剛一回家,便瞧見了眼眶通紅的母女倆。
看到女兒這副樣子,顧良瞬間心軟了幾分。
過去在顧良的心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家中的長子,可這麼多年,經過妻子的潛移默化以及耳邊風,顧良也讚同了妻子的說法。
兒子是個皮小子,粗養一些就行,女兒則是個嬌嬌娃,哪裡能讓她受委屈?
聽完了妻子的一番抱怨,顧良歎息一聲,晚間在飯桌上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兒子呀,你畢竟是兄長,這事交到你頭上,我和你娘也放心,改日你去將婚退了,再將彩禮的錢打個欠條,改日慢慢還。”
“我打欠條?”顧斯年聲音淡淡的詢問道:“誰來還?”
“你是芸娘的兄長,家中的長子,這錢自然要你來還!”顧良理所應當的說道,見兒子麵色變冷,顧良也深感不悅:“斯年,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難道半點都不知道感恩嗎?”
“不巧,我的時間都用來學禮義廉恥了。”顧斯年放下飯碗,一臉好奇的詢問道:“再說,感恩?感誰的恩,她顧芸娘的恩嗎?”
“當然是芸娘的恩!”顧良雖然有些生氣,卻還是耐著脾氣跟兒子講道理:“當初若不是你妹妹生的好,入了貴人的眼,怎麼可能賞下那塊好玉佩?沒有那塊好。玉佩,咱家怎麼會蓋上新房子?你用哪裡來的錢去讀書科考,所以這份恩,你得還!”
“?既然你們要這麼算。”顧斯年冷笑一聲:“那咱們就好好算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