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複盤的考量(1 / 2)

實際針對這場戰役,後世史學家都將蕾拉先勝後敗的責任歸咎於巴莉亞未能及時返回增援。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哪一方犯的錯誤更不致命。換個角度說,東部軍在波茲南的失敗要歸罪於蕾拉在戰役之前和過程中那一係列錯誤。雖然蕾拉用她那天才的指揮藝術修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但更多的錯誤最終還是壓倒了這位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第一個錯誤,就是對德累斯頓戰果的過分高估。16日夜,當蕾拉於德累斯頓擊敗帝國和議會聯軍之後,蕾拉樂觀的估計帝國軍已經很難恢複,因此下令巴莉亞等17日天亮後才開始追擊敵人。

結果帝國軍的第三軍團和第十二軍團經過一夜的休整,已經從頭一天的慘敗中恢複過來。尤其是夏洛特駐紮在漢諾威的第六軍團,更是損失較小士氣高昂。

更嚴重的是,在等待期間,巴莉亞方麵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探知瑪麗貝爾的撤退路線及意圖。這也成為了日後戰敗的一個重要伏筆。

巴莉亞是在16日夜裡11時,收到蕾拉追進命令的。命令是首席參謀安娜帶來的,要求巴莉亞帶領手頭的全部兵力追趕帝國軍。但蕾拉卻並沒有告知向哪個方向或者是否隻隻追趕瑪麗貝爾一個。

當時巴莉亞的兵力具體為直轄的波蘭人軍團,包括第一騎兵軍團的第二和第四機甲支隊,以及特戰軍團重裝機甲一個支隊和配屬作戰的炮兵部隊,約一萬三千多人,八百多台機甲,以及96艘可翔艦。

巴莉亞的斥候於17日淩晨4:00出發,但直到上午10點前也沒捕捉到帝國軍的真實動向。上午11:30,巴莉亞收到蕾拉的新命令:

“安娜和巴莉亞二位率波蘭軍團和特戰軍的輕型機甲,艦艇軍團第四支隊的可翔艦,重型火炮團到漢堡地區圍剿敵軍殘部。派人斥候隊向比利時那慕爾,馬斯特裡赫特方向偵查,你需要追趕敵人,探明瑪麗貝爾的路線並告訴我她們的行動路線,我將以此來推斷他們的全部計劃。瑪麗貝爾和夏洛特的真正意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如何,讓你的部隊緊密銜接,緊追不舍,我將參謀部移至波茲南,你要隨時與總指揮部保持聯係。”

蕾拉的命令倒是非常明確:第一,巴莉亞要在德意誌北部集中兵力;第二,你要沿低地地區的公路繼續進行偵查;第三,她需要巴莉亞尾隨帝國軍撤退的線路,並試圖發現他們真正的意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