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怪味韓語的金發碧眼老外。
沒錯,這就是王承言在心理學上的老師。
當年如果不是走錯教室誤聽了他的講座,現在的「Heari」應該都不會存在。
因為,他主研究的、那場講座的主題就是“人與謊言”。
而除了專業,還有一點讓王承言特彆尊敬、喜歡他,那就是他非常喜歡研究華國文化。
不是想“偷”,是真正的尊重和熱愛。
為此,尤其對諸子百家格外熱衷的他還專門給自己起了一個華國名字:孟孔。
“那你聽聽我的中文怎麼樣?”
這不,一被打趣韓語,孟孔直接轉換到了中文。
“比韓語強。”
豎起大拇指點一個讚,王承言一邊用中文回答,一邊接過他的行李,幫忙放進後備箱。
“那我一路上和你說中文。”
拉開車門,孟孔扔下這麼一句話,鑽進後座。
「叮——」聲一響,王承言笑著搖搖頭,將後備箱蓋死,繞車轉半圈坐到了駕駛位上。
“老師,你可彆嚇我。”
然後,他指指自己的腦袋,係上安全帶。
“你......還是能聽到雜音?”
看到愛徒的動作,孟孔微皺眉頭,臉色變得認真起來。
他知道測謊鐘的存在,知道王承言在聽到彆人說話之後,腦袋裡會響起兩種不同異響。
“嗯。”
王承言輕輕點頭,發動汽車。
“有什麼其他變化嗎?”
過了一會兒,孟孔從包裡取出一本看起來有些年歲的筆記本,一手翻開,拿著筆問道。
“我還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老師。”
王承言知道這本筆記是老師專門記錄一些學術難題的,於是準備把自己的難題拋給他。
“你說。”
當麵對學術問題,孟孔的狀態一下子從親切的老師轉變為了嚴肅、認真的學術研究者。
甚至,簡單的兩個字都有給人一種“狂熱”的感覺。
“有什麼情況會讓一句話既是真話又是假話?”
驅車駛上高速,將車速穩定在規定範圍內,王承言借後視鏡看向後座上的老師。
“你在一句話上聽到了兩種聲音?”
孟孔瞬間明白,抬眸跟他對視一眼。
“首先,我能確定是一句話;其次,這種情況發生了兩次,不連續,不是一個問題。”
點點頭,王承言補充上簡單的說明。
“嗯......”
“還記得我今年初參與的項目嗎?”
沉吟幾秒,孟孔把手中的筆記本往前翻動兩頁,盯著記錄在上麵的內容,開口問道。
“記得,去監獄做犯罪心理的側寫。”
這是多年來老師第一次因為和能力有關邀請自己加入一個項目,王承言記得很清楚。
“那你還記得我們當年做的測試嗎?”
下一句,孟孔又詢問起另一件似乎並不相關的事。
“當然記得。”
關於測試,王承言記得更清楚。
那是他經過無數次斟酌,終於將測謊能力告訴老師之後,二人對能力進行的測試。
結果:不論說謊者是老是少是孩童,不論說謊出於被動還是主動,不論謊言是否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