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主政!
讓翰林院成了笑話。
也讓張居正那句“翰林無用,焉有國事”傳遍大江南北。
自詡清貴的翰林們再也坐不住,紛紛跑到吏部、內閣請求封官地方。
雖然張居正與翰林院有過衝突,但發生衝突的翰林學士王錫爵已經被皇上以謀反罪所殺。
張居正沒有遷怒其他翰林,讓高拱慎重遴選後,把眾多翰林院翰林送到地方為任。
中間還出了小插曲,那便是做官先退地,不少翰林認不清現實,不想退還百姓獻地,然後,內閣一道奏疏上去,試圖鬨事的人,不僅沒有做成地方官,就連翰林的身份也被罷黜了。
徒留兩榜進士的功名,遣送回原籍,等待朝廷的起複之日。
張居正、高拱的心胸不小,但心眼都不大,隻要這兩位在朝當國主政,被罷黜的翰林,勢必永無起複之日。
最為恐怖的是,張居正、高拱很年輕,張居正不過三十六歲,高拱年高一點,今年也才四十八歲。
如今的內閣首揆、次相身體康健,頗有長壽之相,而那些廢翰林,學問本來就是靠年歲增長的,進入翰林院時歲數就不小了,又在翰林院空耗了幾年,甚至是十幾、二十年,四十、五十是常態,即便能熬到張、高告老還鄉,那自己也七老八十了,不可能再為朝廷任用。
成了事實性的罷官去職。
隨著晉商覆滅,大明朝內大的商幫,就數徽商、潮商了。
而潮商最大的營生,是走私。
基本不在大明朝內摻和,在與徽商爭奪大明朝內錢莊、票號等,搶占晉商滅亡後留下的商業空白時,潮商明顯落入了下風。
這倒不是潮商經商不行,也不是潮商不舍得前期投入,而是玩不過,真的玩不過。
徽商。
又叫儒商,亦叫官商。
光聽這兩個彆名,就能看出徽商與士林、官員間的緊密聯係,儘管潮商很努力想在兩京一十三省鋪設生意,但挨了各地衙門的重拳後,便選擇了老實。
除了京城、南京城、杭州府等重要城池,潮商保留了開設的錢莊、票號外,其他中小城池的生意,潮商儘數放棄,低價變賣。
虧了,談不上,畢竟在國內的生意確實增加了,但要說賺,更談不上,險些被徽商揍得找不到北。
確切地說,是白忙活了,徽商笑著接手了晉商的徹底失敗,徽商在地方上的部分失敗的勝利果實,賺到的銀兩無法以數計。
兩京一十三省各級衙門官吏,也都收銀子收到手軟。
晉商落。
徽商興,衙門興!
聖旨提高的商稅,在徽商一幫獨大的利潤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無奸不商。
徽商對著提高一厘多的商稅很是不滿,無數的銀兩流入京城,流入朝廷,意圖改變聖旨,使商稅再落下來。
而胡宗憲,這位皖籍的新晉內閣閣老,人還沒有入京,就快要被銀子給砸死了。
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人在西山,對晉商財富進行最後清點和押運,但錦衣衛的工作卻沒有就此暫停。
錦衣衛向玉熙宮上報了胡宗憲長子胡桂奇,次子胡鬆奇大肆接受同鄉、族親徽商銀兩的事。
玉熙宮又將這道密報傳給了內閣,張居正內閣看著胡宗憲兩個兒子與徽商的勾當,一時無言。
不久前,胡桂奇買下了個經營不下去的酒坊,胡鬆奇買下了個經營不下去的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