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徐庶總是在問他一些很奇怪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吧,有些張溪還能回答一下,不太確定的還能跟徐庶一起討論一下,但有些問題,張溪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比如某天,徐庶就問張溪,關於現在新野縣的稅率調整問題......這玩意兒張溪哪兒懂啊。
張溪就記得,西漢初年的稅率是三十稅一......可這年頭,就算是以仁義著稱的劉使君,他治下新野縣,那也是十稅一啊。
足足漲了三倍,卻依然被百姓稱道為仁義.....也是夠諷刺的了。
而這個十稅一造成的後果,就是劉備軍的糧草補給,嚴重依賴劉表供給。
而徐庶那意思,還想著能不能調整成五稅一......有夠黑心的。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徐庶,畢竟劉備是真的窮。
劉備到底是客軍,雖然劉表“很大方”的表示把新野縣的賦稅都交給劉備處理......可劉表的大方,也就僅限於新野縣城附近不到十裡的地方。
出了新野縣方圓十裡,南到江夏,西到樊城,襄陽,要麼一路上是荒地,要麼都歸襄陽劉表或者江夏黃祖管,壓根沒他劉皇叔什麼事兒。
新野這個地方又地處曹操控製的南陽郡和劉表控製的襄陽郡之間,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中間一大片土地荒蕪,連屯田都不敢,生怕給曹操作嫁衣。
劉備也是真的難,而初當家的徐庶也難。
糧草補給控製在彆人手裡,就跟脖子上套著一個繩套一樣,完全受到劉表的節製......不管是劉備還是徐庶,都不想這種事情長久下去。
可徐庶想要把稅收再提高一倍,這也是劉備不願意看到的......劉備這個人雖然也是亂世軍閥,殺伐果斷,但他的心裡,比起其他諸侯,還是多裝了一點百姓的。
所以徐庶來找張溪,一邊是自己勸不動劉備,另一邊也是想從張溪這邊得到一些靈感,看看除了加稅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而張溪就表示愛莫能助了。
沒辦法,新野這個地方實在是太特殊了,特殊到張溪能想到的辦法,沒有一個能適用於新野。
新野這個地方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劉表和曹操的緩衝區,而劉表和曹操也不是什麼戰略均勢狀態......純粹是曹操這會兒忙著平定北方,騰不出手來對付荊州而已。
這地方,壓根不合適作為發展基地,所有的發展都有可能變成將來曹軍的養料,所以張溪腦子裡的什麼收商稅啊,什麼組織士卒百姓屯田啊,都不頂用。
甚至最後的絕招,打土豪分田地都沒法做,因為新野縣附近就沒有什麼大型世家。
大世家要麼在南陽,要麼在襄陽......新野這個地方,頂多跟鄧家村一樣留個話事人管理一下資產,正兒八經的世家子才不會來這麼危險的地方呢。
再一個,張溪對民生這方麵,真的不懂。
有一說一,你在軍隊裡搞點東西吧,還能有張飛等武將兜底,好歹也算有個容錯率。
但你要是在民生上搞事情......這年月的老百姓能活著就很不容易了,一個不好是要出大量人命的。
所以民生上的事兒,還跟稅收有關,這個張溪是真的不敢給徐庶任何所謂的建議。
徐庶問了半天,一無所獲。
也沒辦法,這事兒確實他也沒有更好的破局辦法,問張溪隻是想集思廣益而已。
而張溪嘛,在想不出好主意之際,就開始發散性思維......想想後來的劉備是怎麼破局的?!
嘛,後來的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也是困守夏口。
那個時候的處境,其實也不比這時候好到哪兒去,畢竟夏口的東麵的大部分江夏郡已經被孫權占據了,而西北麵則是剛剛經曆了赤壁之敗的曹操軍。
那時候諸葛亮給出的建議,就是問孫吳借南郡.....還是半個南郡。
由此可見,諸葛亮也對在夏口這個地方發展起來不抱希望。
即使在新野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建議劉備想辦法襲取襄陽作為安身之本......新野這地方,同樣發展不起來的。
換句話說,徐庶現在想要在新野發展起來的想法,根本不現實,倒不如轉頭去建議一下劉備,趁著時機合適的時候,襲取襄陽為好。
但這事兒吧......徐庶覺得張溪是在異想天開。
好吧,張溪其實也是這麼覺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