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顧茅廬(1 / 2)

這不對......這劇本超級不對哈。

在前往臥龍崗的路上,張溪一路上心裡嘀咕著。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傳說中的三顧茅廬,為啥劉備帶的不是關張二將,而是徐庶和自己?!

現在的張溪,正是騎著馬,跟在主公劉備和徐庶的身後,前往臥龍崗的路上。

......劉備到底是怎麼想的,拜訪臥龍先生居然不帶上自己的二弟三弟?!

其實劉備本來也沒打算帶什麼人,隻打算跟徐庶兩個人一起前來。

臥龍崗在襄陽西北,這裡已經算是劉表的實際控製範圍內了,又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危險。

帶上徐庶,純粹是因為徐庶和臥龍先生是朋友,雙方見麵了,好互為引薦。

而張溪,純粹是徐庶自作主張帶上的。

一來呢,徐庶也想讓張溪見見諸葛亮,他是認為,張溪的各方麵能力都還不錯,就是整體的大局觀差了點,見見孔明,多聊聊,對張溪有好處。

這二來嘛......張溪那一肚子奇奇怪怪的知識,有時候徐庶都不太能全部理解,這要是讓孔明這個腹黑給幫著套套話,解析解析,說不得還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所以呢,今天徐庶帶著主公,是來讓主公求取賢才的,而帶著張溪,是本著介紹給自己朋友認識的。

兩不耽誤。

三人一路上花了幾天的時間,一邊閒聊一邊趕路,倒是很順利的就到了臥龍崗。

前麵的劇情張溪很熟悉,又是百姓唱歌,又是童子開門劉備自我介紹的,一切都跟演義線上描述的一模一樣。

但緊接著的轉折,就有點讓張溪猝不及防了。

劉備自報家門,說了一長串自己的官名,那個開門的童子一臉為難的說什麼記不清,劉備隻好說“你隻說劉備來訪。”

然後張溪就等著了,等著那個童子說什麼“今早我家先生外出了”,“不計時日,短則兩三日,長則半個月”之類的台詞。

一顧茅廬嘛,曆史上有沒有見到諸葛亮不好說,但演義上劉備就是連個影子都沒摸著。

“既如此,待我入內稟報,請將軍暫且稍歇。”

嗯......嗯?!

啥情況?!這劇本不對吧,喂!

諸葛亮你怎麼能在家呢.....你怎麼可以在家呢?!

第一次拜訪你就在的話,這多掉分啊?!

那童子進門沒多久,就看見他領著一個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的青年出現了。

好吧,到了這個時候,張溪心裡一緊,瞬間沒有吐槽的欲望了,因為他見到了諸葛亮本人了。

不得不說,咱們的丞相是真的帥啊......要是再頭戴通天冠,手裡拿個鵝毛扇,那就更完美了。

劉備一見來人,頓時下拜道:“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孔明也是一禮,說道:“南陽野人,疏懶性成,竟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說完,兩個人互相謙讓著,一起進了正廳。

徐庶笑了一下,看看張溪,張溪也是笑笑,看看徐庶,兩個人隨即跟上。

徐庶是擔心剛剛諸葛亮沒理張溪,張溪會有意見。

可徐庶是真心想多了。

任何一個現代人,要是真見到了諸葛孔明本尊,哪會在意這些小事兒。

拜托,這位可是諸葛孔明啊,流芳千古第一相啊,他的《出師表》,可是當初張溪唯一的全文背誦時心裡沒有抵觸的文章。

光孔明看張溪一眼,張溪都能傻樂半天呢。

反正徐庶是不可能理解張溪現在激動的心情的,但看到張溪沒有啥不滿的意思,也就放心了。

正廳裡,劉備和諸葛亮分賓主落座,然後童子獻茶,一番禮儀過後,諸葛亮便主動問起了劉備的來意。

劉備也是直言,說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而諸葛亮也是詫異劉備一上來就這麼直接,隻好笑著,推辭一下,說道,“將軍有元直之助,何愁大事不成?!且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

這麼說著,對著徐庶一點頭,表示打了招呼。

再一偏頭,看到了張溪,也是笑著致意。

當下把張溪樂的,都快找不到北了.....丞相對我笑了嘿。

劉備卻不管,當下把徐庶對諸葛亮的描述轉述了一遍,然後說道,“此乃元直所薦,備信任元直,元直亦不會以大言誑備。請先生念在天下蒼生,念在漢室恩情,出山相助。”

諸葛亮聞言,趕緊下拜。

劉備這個帽子扣的有點大,諸葛亮不拜不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