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2 / 2)

這個問題,諸葛亮都給愣住了。

而徐庶多少有些看不下去了。

雖說帶張溪來就是為了跟諸葛亮對線的,但張溪現在這個咄咄逼人的樣子,多少有點不懂規矩了。

“元長卻是多慮了!”徐庶出麵解圍,說道,“世間焉能有此巧合之事?!再者,荊襄之地,人傑地靈,便是劉景升不在,難道便無有應敵之策不成?!”

張溪還想再說話,但想了想,最後隻能歎口氣。

張溪知道自己說的都是真的,是將來確實會發生的事情......但這會兒說出來,真的好像在胡攪蠻纏一樣。

誰能想到,曹操真的就打完烏桓連休息都不休息一下,一回到許都就計劃南征,甚至不惜殺掉反對南征的名士孔融。

誰能想到,曹操起兵剛走到半路,劉表就已經病故,荊州無主,內部世家爭鬥後決定把一個才十幾歲的小孩子捧到了荊州之主的位置上。

誰能想到,這些荊州世家多年在劉表帳下效力,一聽說曹操來了,連一個主張抵抗的人都沒有,甚至不顧舊恩,當場就逼迫剛上任的劉琮投降,甚至怕劉備反對,連劉表身故的消息都不告訴就在前線的劉備。

本來劉備還打算在樊城作戰,頂一頂曹操呢,結果自家身後的襄陽先投降了,這還打個屁啊。

要不是孫乾來告知情況,劉備被這群荊襄世家賣了都不知道。

都說劉備打西川容易,卻不知道曹操打荊州才是真的容易,容易到隻需要帶著大軍做一次遊行,一場仗都不用打,直接就收獲了荊州。

這麼些離譜的事兒全疊加到一起,如果不是有先知先覺的前提,張溪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徐庶不相信荊州能就這麼投降的乾脆利落,也不相信曹操的運氣這麼好,南下直接就趕上了劉表去世,荊州動蕩......可諸葛亮相信啊。

諸葛一生唯謹慎嘛。

雖然諸葛亮也不相信曹操的運氣能這麼好,但是諸葛亮這個人是不會放棄考慮任何可能性的。

雖然演義裡的諸葛亮是智多近乎妖,感覺啥事兒都瞞不過他,但現實中的諸葛亮卻不是。

他隻是考慮事情比其他人更全麵,準備的預案更加充分而已。

張溪提出的這個可能,雖然在諸葛亮看來發生概率確實不大,但不得不說,萬一發生了就是相當麻煩的事情。

諸葛亮太清楚荊州世家的嘴臉了,也知道這些人考慮事情的優先級永遠是自己的家族,之後才是自己的主公。

如果曹操真的協大勝之師,並且親自率大軍南下,而這個時候剛巧劉景升病故......諸葛亮稍微想想就知道這幫世家會怎麼選擇。

他們才不會選擇一個在曹操手下屢戰屢敗的劉備呢,與其冒險押注曹公手下敗將的劉備,還不如直接投降曹操來的更好。

反正他們的家族利益都在荊州,而曹操的利益核心始終在中原,在北方,投降曹操並不會影響太多他們的家族利益。

而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荊州被曹操占據......整個天下曹操就占據了三分之二,隻要平定了江東,天下大勢就完全在曹操手裡了。

這是諸葛亮不願意看到的。

倒不是不想結束這個亂世,主要是諸葛亮和劉備一樣,心裡有一道過不的坎——匡扶大漢。

大漢創立以來四百餘年,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天下正統,天命所歸。

雖然這個正統有時候會衰弱,有時候會生病,但總會有漢室貴胄站出來收拾舊河山——光武帝劉秀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年王莽篡漢時鬨得群雄四起,但最後真正一統天下的,依然是劉家天子。

這讓大漢天命說在這個年代深入人心。

這年代的人可不像後世,他們沒有經曆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的概念從漢武帝時期確立,到現在一共三百多年,這天下始終是大漢的天下,很多人都覺得大漢依然還會再繼續統治下去。

可曹操是個什麼東西?!

號稱相國曹參之後,祖父卻是個宦官。

做著大漢的臣子,卻欺壓百官,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沒把漢室放在眼裡。

哪怕往前數一千年,曹操的做法也是相當罕見的......春秋五霸都需要已經虛弱了的周天子蓋章承認才算數呢,而且人家那叫“尊王攘夷”,可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葛亮不認可曹操的做派,認為這不是結束亂世,重尊禮儀的做法。

因此諸葛亮才會有了《隆中對》的想法,想找一個可以對抗曹操的漢室貴胄出來。

最後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