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在拜師學藝期間再跟彆人學藝,這是很犯忌諱的事情。
如果兩者是好友,又或者像張溪拜托徐庶那樣,隻是臨時的代教代看一下,這個問題不大。
但諸葛亮和張溪的關係可算不上好友,撐死了算同僚。而張溪的話外意思,還是讓諸葛亮教鄧艾兵法這麼重要的知識......諸葛亮才不會理會張溪呢。
想要找學生,可以自己去找,這個世界上聰慧的人多的是,沒必要跟張溪去共教一個學生。
張溪明白了諸葛亮的想法和顧慮,知道這事兒短時間內也沒法解決......起碼得等自己教完鄧艾《禮記》後,才有理由可以讓鄧艾出師,然後推薦給諸葛亮。
但是呢,張溪也不是沒有辦法。
從這天以後吧,每隔個半個月的,張溪就帶著小艾兒去左將軍府,打著求教經義的旗號拜見諸葛亮。
咱先不著急推薦,但咱可以先混個臉熟嘛。
再說了,就小艾兒這個聰明勁,萬一諸葛亮真的喜歡上了,說不定也有提前教的可能呢。
隻是這麼一來,鬨得諸葛亮很是無語。
張溪的那點心思,諸葛亮當然是看的出來的......但有一說一,諸葛亮雖然很欣賞鄧艾的聰慧,但對鄧艾卻沒有太多的好感。
諸葛亮承認,鄧艾這個孩子很聰明,學什麼都很快,最重要的是求知心很強,很會舉一反三。
這些諸葛亮都承認,也知道鄧艾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苗子。
但諸葛亮不太喜歡鄧艾藏在心裡的那股子傲氣。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
這是諸葛亮對於為人處世之道的理解。
但是小鄧艾不同,他從小就沒了爹,一直是母親培養他長大的,而鄧家的那個情況,你要說鄧艾一點都不知道,那也不可能。
再加上口吃的緣故,一直被人嘲笑,鄧艾越心急說話就越不利索......時間長了,鄧艾多少是有點性格焦躁,看不起同齡人的同時,又非常想要證明自己。
諸葛亮對這樣相性的人,不是太喜歡,因此也從來沒有要親自教授鄧艾的想法。
但看在張溪的麵上,諸葛亮又不好說什麼,隻好委婉的提了好幾次——徐庶是個很好的老師。
徐庶的性子吧,雖然很灑脫,但骨子裡也是有一種自卑的,一種出身寒門的自卑。
小鄧艾應該會比較適合徐庶的審美,而且徐庶的軍事水平也不差,起碼在這個亂世裡也是排的上號的,何必來找自己呢?!
其實諸葛亮心裡最適合小鄧艾的老師也不是徐庶,隻是那個大臉盤子吧......嗯,算了,還是不要教壞了小鄧艾比較好。
張溪倒是沒聽出來諸葛亮的暗示,依然堅持著帶著小鄧艾跑去找諸葛亮。
但是小鄧艾這個敏感的小內心,卻是有點受不了了。
一個,是他敏銳的察覺到了,諸葛亮並不喜歡他。
雖然每次請教經義,諸葛亮都是認真的回答了他,不懂的地方也會講解的很詳細......可那個態度,跟師父和徐師長對他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個,小鄧艾也不想自己的師父總是帶著自己上門求人,這會讓人覺得自己師父的學問不如諸葛亮的。
雖然張溪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就是不如諸葛亮。
全曆史書你找去,能找到幾個人比諸葛亮更強的?!
但是鄧艾不那麼認為,他不想讓師父低人一等,尤其還是為了自己這個學生上門求人。
所以呢,從那以後,鄧艾在經義上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默默的記下來,打算等以後自己出師了再去請教彆人。
到那個時候,彆人問起來,自己也可以說是學習的時候不專心,老師講了自己沒記住......是自己的問題,不是老師水平不行。
再然後,張溪突然發現,小鄧艾的學習進度“唰”的一下,跟坐了火箭似的,超級快啊。
《曲禮上》學了兩個月,卻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學完了整部《禮記》。
張溪覺得小艾兒這是在糊弄自己,不懂裝懂。
但以張溪的經義水平,還真的考察不出小鄧艾到底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有心拜托諸葛亮幫忙考察一下吧,可最近諸葛亮很忙。
不僅諸葛亮很忙,徐庶也很忙,劉備就更忙了。
這小半年一過去,又到了深秋季節了,糧食收割完了,也到了可以用兵的時候了。
這日子口,宛城那邊果然又開始了異動,而這次的宛城大將,換成了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