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民渡江”這事兒,有段時間經常被有心人用來攻擊抹黑劉備,說劉備是為了阻擋曹操的追兵,這才裹挾百姓而走。
這就很扯。
劉備是逃跑誒,不帶百姓的話,這年月的常規行軍一天也能走四五十裡路,逃命狀態一天六七十裡也是有可能的。
可劉備帶上了百姓,一天卻隻能走二十裡都不到的......你見過誰家逃跑是這麼跑的?!
要是不帶百姓,按照長阪坡的地理位置計算,劉備可能真的能先到達南郡,都不一定要去夏口。
當然,這是演義,在曆史上,如果劉備不帶百姓一起走的話,他率領軍隊跑去夏口是絕對沒問題的,絕對不會有長阪坡之戰。
再一個,拿百姓阻擋曹操的追兵......拜托,曹操的軍隊屠城都屠了多少次了,還在乎這些百姓是不是阻攔了進軍道路?!
真實的情況其實就很簡單,攜民渡江就是劉備仁義愛民的最好體現,根本沒有其他的解釋。
荊州世家可以投降,因為世家們知道曹操不可能殺他們,還需要他們幫忙穩定荊州統治。
但百姓不懂,也不知道曹劉軍的軍力對比,他們隻知道北麵的曹軍有屠城的名聲,而真正對他們好的人是劉備,跟著劉備走,有劉備的大軍保護,才有一條生路。
劉備也沒辦法,他當然知道他最重要的是逃命,可他沒辦法拋下這些跟隨他的百姓,而更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從新野走到樊城,再從樊城走到襄陽......一路走下來,跟著他的百姓會越來越多,最後到達了十幾萬的程度。
然後.....在長阪坡,被虎豹騎追上了。
這是劉備跑的最狼狽的一次,但也是他最得民心的一次。
諸葛亮不可能想到後來居然還會發生這麼多的事情,張溪也不可能把這事兒直白的告訴諸葛亮.....這不是靠推理能得出的結論,隻有事到臨頭了才知道原來情況會發展到這麼嚴重。
張溪能做的,就是把這個事情記在心裡,到時候準備充分一點,多帶幾條大船過去......能多救一點百姓也是好的。
跟諸葛亮和徐庶聊了很久,三個人討論了很多張溪需要在江夏做的事情,鬨的張溪的壓力有點大。
送走了諸葛亮和徐庶後,張溪又獨自在房間裡想了很久,生怕自己有什麼遺漏的地方。
這一晚上睡的並不好,第二天張溪是頂著黑眼圈去的張飛營中。
要跟張飛交割一下行軍司馬的職責。
張飛也有點不舍得,畢竟張溪是他合作過的最好的行軍司馬......除了不讓他喝酒外。
張溪則是不忘交代張飛,記得試驗一下武剛車的功效,不符合現在作戰習慣的要改進,儘快的裝備給士卒,提高軍隊的防禦能力。
武剛車的使用方法不需要張溪教,作為漢朝曾經的製式軍械,張飛就算不懂,也隻需要問一下懂的人就好,這不是新武器,不用專門傳授使用方法。
張飛則點頭應下,然後告訴張溪,他跟大哥劉備商量過了,會安排一校人馬,護送張溪去江夏上任。
而人選嘛,就是寇封,和他帶領的那一小校人馬,一百五十人。
寇封是張溪的兄弟,那一百五十人又是張溪第一次練兵時候就認識的人,可以說用起來最順手,張飛把這些人專門劃出來給張溪,也算是一片苦心。
張溪也沒有矯情,謝過了張飛的關照。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現在張飛營中不缺人。
關羽在樊城,他帶過去一千人,再加上原本樊城的守軍,即使裁汰老弱,關羽手中也有將近兩千人馬。
而在新野,劉備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部部曲五百人,剩下的擴軍名額都給了張飛。
張飛現在新招了七百人,跟原來的士卒們混合訓練,即使分給張溪一百五十人,他手裡也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雖然新兵多了會導致戰鬥力下降,但是張飛還有時間操練,張溪當初怎麼訓練他手下士卒的,他現在也已經一清二楚了,到不擔心分走這一百五十人會影響戰鬥力。
至於寇封呢,他倒是心情不錯。
以前是在張飛手下當差,雖然領軍但限製頗多,張溪作為張飛的行軍司馬,對他還不太好明目張膽的照顧。
現在是跟著張溪去江夏,有張溪照顧,將來也不愁沒有獨領一軍的機會......這二哈還是挺開心的。
處理完了公務上的事情,張溪還得處理一下私人的事情。
等從張飛營中回來後,張溪讓小七寶持拜帖,親自上門去拜見了鄧夫人。
關於鄧艾的學習問題,也需要好好的跟鄧夫人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