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頓時默然,最後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然世事者,焉能儘如人意。都督此計,成固然好,不成亦不憂,我等戮力同心,共破曹賊便是了。”
諸葛亮也是認可的點點頭,舉杯跟魯肅對飲了一杯。
魯肅喝完,看了眼張溪,當即也舉起酒杯,又跟張溪敬酒.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張溪也端起了酒杯,一飲而儘,然後才說道,“兩位卻是有些多慮,我看呐,都督此計,十之八九能成。”
“哦?!”魯肅也放下了酒杯,問道,“元長有何高見?!”
張溪心說,我能有什麼高見,主要是羅貫中的高見。
曆史上又沒有蔣乾盜書,人家蔡瑁活的好好的,後來一家都去了北方,曹軍在曆史上真正的水軍統帥就是曹操本人。
總不能曹操自己懷疑自己,要殺自己吧?!
既然這個時空要走演義線,那還不是羅貫中說了算?!
嘛.這些話沒法說啊,說了兩人也不懂。
所以嘛,張溪隻能笑笑,說道,“曹操此人,性格多疑,怎會輕信荊州降將?!且曹操數年間平滅諸侯,如今又輕得荊州,早已自矜自滿,一時為人所乘,也是必然不然何來宛城之敗?!”
其實吧,曹操還真的有這個毛病,一旦得勢很容易自滿。
當初他在兗州的時候,可以說對手下謀士言聽計從,但等到許都迎立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他就飄了。
宛城張繡是真心投降,他還管不住自己的好色毛病,生生逼反了張繡,導致自己損失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護衛將軍典韋。
現在這個時候的曹操,比起宛城時候的成就更大,眼看著就要一統天下了,自然心態比那個時候還要飄。
飄到什麼程度呢就連劉曄都看出曹操這次進兵是強弩之末了,委婉的勸諫過曹操,說這幾年連年征戰,兵士疲憊,軍中也沒有做好準備,過冬的衣服都沒有準備好,荊州投降後也沒有好好消化,並不是南下的好時機。
可曹操壓根不聽,認為劉曄不懂用兵,他還是堅持己見,一定要選擇南下。
大概是曹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也想學學後世某位五星上將,認為冬天就可以回家過年了。
再加上曹操根本看不起所謂的江東名將周瑜,認為這是一群耗子扛槍窩裡橫的東西,憑借他的能力可以很快擊破周瑜.這種情況,有些自大中計,那是大概率事件。
魯肅一聽張溪這麼評價曹操,自己再仔細琢磨了一下,好像張溪說的也有道理心裡的這根弦,又吊起來了。
本來以為一個諸葛亮就已經夠讓魯肅顛覆感官了,眼前這個在魯肅看來口無遮攔,隻會品評人物的張溪張元長,居然如此深知人心之妙將來必是東吳大敵。
心裡雖然這麼想,但表麵上魯肅依然是一片和氣,繼續陪著張溪和諸葛亮喝酒,一直到深夜,才告辭離開。
而張溪和諸葛亮卻互相對視一眼,眼神都有點複雜。
“魯子敬確為誠實君子隻是,確如元長所言,隻對友誠實啊。”諸葛亮感慨的,說了這麼一句話。
魯肅雖然表麵依然祥和,但到底做不到喜怒不形於色,一些變化,總是能察覺到的。
也因此,張溪更是不理解諸葛亮的用意,所以他問道,“軍師,為何突然在子敬兄麵前展露才華?!我等於江東結盟,亦隻是一時之策,未來如何未必可知軍師難道不怕,那周公瑾對軍師不利麼?!”
這個張溪是真的不明白。
之前諸葛亮一直在藏拙,本來藏的好好的,張溪覺得諸葛亮應該不至於還會被周瑜嫉恨,因此也就不用擔心諸葛亮會被周瑜陷害了。
可現在為什麼諸葛亮又要故意點破周瑜要使反間計的事情,讓魯肅和周瑜都察覺到諸葛亮的本事呢?!
諸葛亮卻是搖搖頭,無奈的說道,“雖是一時之盟,然終究是我等弱而江東強。我等若不能讓江東有所忌憚,恐破曹之後,便是我等覆滅之時矣。”
“所以軍師故意在子敬兄麵前展露才能,是為了讓江東忌憚,不敢輕易與我等翻臉?!”張溪聽明白了,卻依然搖搖頭,說道,“如此,則軍師危矣。周公瑾雖雅量高致,然其對“敵”,卻不會手軟。”
諸葛亮也是苦笑一下,說道,“對我等不手軟,總好過對主公不手軟。且有子敬在,破曹之前,我等當會安然無恙。”
張溪沉默,不說話。
要是演義上的魯肅嘛,這話張溪相信,但如果是曆史上的魯肅.這事兒可就有點不好說了。
雖然現在的戰事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流程在走的,可這個魯肅,卻是典型的曆史線魯肅。
他可不是一個老實的老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