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到底是把船艙中的對話,告訴了周瑜。
盟友中突然出現變故,魯肅肯定要跟周瑜商量的。
而周瑜呢,他聞言大驚。
“那張元長也就罷了,怎的這個諸葛孔明也能看破我計?!”周瑜臉色凝重的,說道。
這個話吧,魯肅就不理解了。
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魯肅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諸葛亮要比張溪強多了。
怎麼到了都督嘴裡,那個張溪還比孔明先生強了?!
嘛.畢竟雙方直接“交手”的人物不同嘛。
周瑜可是在鄂縣城下跟張溪交過手的,對張溪用兵有一定的了解,對諸葛亮卻接觸的不多,不了解也正常。
而魯肅呢,這段時間主要的對接人物就是諸葛亮,深知諸葛亮的難纏和厲害。而張溪除了在柴桑孫權彆院裡嘴炮了一下,差點毀了孫劉聯盟外,壓根沒給魯肅留下什麼好印象。
但不管兩人覺得誰更強吧,這兩人突然表現出來的謀略眼光,也讓兩人後續的反應,產生了一些小分歧。
“若如此當早除之!”周瑜冷聲著,說出來非常不得了的話。
魯肅頓時不同意了。
“公瑾三思,大戰在即,豈有先殺盟友之理?!”魯肅趕緊的勸阻,並且說道,“再者,我等水軍糧草,全由江夏而來,江夏水軍亦在我軍中,若我等擅殺盟友,我軍不說破曹,恐軍中立時動亂,後路亦不保矣。”
這時候的魯肅和周瑜,都是認可孫劉聯盟的重要性的。
但魯肅和周瑜多少有點不同。
周瑜認為的孫劉聯盟,隻是一時不得已的結盟,雙方早晚要翻臉的,這樣的話,當然是越早削弱劉備方越好。
而魯肅則不然。
魯肅堅持孫劉聯盟,是考慮到曹操勢大,恐怕一時敗北也不見得能改變天下局勢,所以孫劉聯盟是有必要長久保持下去的。
除非這次大戰,周瑜能一舉擒殺曹操,造成北地群龍無首,再次分裂.這樣的話,孫劉聯盟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這種事,確實無法預料,尤其還是在破曹前,魯肅是不希望孫劉聯盟破裂的。
但周瑜卻說道,“子敬放心,汝之顧慮我亦知之,隻是.哼,我自有公道斬之,管教劉備理屈詞窮,不敢破壞盟約!”
魯肅還想再勸,但看看周瑜現在的樣子,再想想自己的身份雖然是監軍,但魯肅的這個讚軍校尉跟周瑜的左都督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就算魯肅跟周瑜官職一樣,周瑜也不會聽魯肅的,甚至魯肅和周瑜意見相左,孫權也隻會更相信周瑜,所以勸不勸的,意義不大。
當然,如果周瑜真的能有讓劉備無話可說的方法斬了諸葛亮和張溪,那魯肅其實也不見得非要反對。
魯肅堅持的孫劉聯盟,始終是以孫權的利益為主,劉備最好是一直半死不活的,這樣才能成為江東的好盟友。
因此,周瑜這麼堅持,又表示自己有辦法,那魯肅就靜觀其變了。
結果魯肅也沒想到,周瑜想出來的辦法,就是讓諸葛亮在十日內,督造十萬支箭。
十日要督造十萬支箭,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十萬支箭,哪怕是征召一千工匠,從采木製杆開始,到最後成型,至少是需要二十天的時間。
問題是,隨軍軍營中,並沒有一千工匠,隻有三百餘人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靠這些工匠製造完十萬支箭,需要足足兩個月還不如讓人從柴桑運過來呢。
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周瑜用這種問題去為難諸葛亮,居然還好意思說是“公道斬之”.這事兒就是放到孫權麵前,孫權都不好意思說自家都督是“公道”。
魯肅本來想勸阻一下周瑜的這事兒乾的有點丟人了啊,都督,這麼做咱們會被天下英雄笑話的。
可更讓魯肅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居然答應了。
而諸葛連不僅答應,甚至還表示,自己隻要三天就能置辦完十萬支箭,如果沒有十萬支,他甘願受軍法處置。
周瑜就沒見過還有自己往陷阱裡跳的兔子,當下急吼吼的讓諸葛亮簽了軍令狀,生怕他反悔。
而魯肅這會兒,還處在震驚之中,想要阻攔諸葛亮,還被周瑜眼神給製止了。
等諸葛亮簽完軍令狀,瀟灑離去後,魯肅這才起身,埋怨周瑜,說道,“都督此番之事欠妥.十日督造十萬支箭已是刁難,何況三日?!”
周瑜卻冷笑一下,說道,“三日非我所說,乃是那諸葛亮大言爾.子敬且去,那諸葛亮所需造箭之物,均與他備齊,萬不可令其有抵賴之由!”
魯肅一臉的鬱悶和糾結,最後化作一聲歎氣,轉身去找諸葛亮。
至於諸葛亮嘛彆看這家夥在周瑜麵前裝的信心滿滿,回到了自己的座駕船艙,也是有點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