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容後再議(2 / 2)

彆看現在劉備的地盤大了,但劉備要養的人也更多了,軍隊也跟著擴大了不止十倍.容錯率還是太低。

而且現在是亂世,劉備說到底也是一個軍閥,隻是相對來說對待百姓還算不錯的軍閥而已。

一個軍閥嘛,手裡有了一些錢糧,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擴充自己的軍隊,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其他的事情都得往後放一放。

沒辦法,亂世嘛,沒有足夠的士兵,空有地盤你也守不住,到頭來便宜的還是彆人。

而張溪提出來的這兩種增加耕地的方式,不僅僅是費錢的問題,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改沼澤為良田這種事兒,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進行挖填沼澤和小湖泊,還需要興建配套的水利設施來防止湖水倒灌,還要修建防洪設施來預防洪水期到來造成的減產.這筆支出,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改造丘陵梯田,也是很大的工程量。

這年月的丘陵上可不是隻有一片草,那是長滿了樹木和藤蔓的,有些樹木甚至生長了上百年.不把樹和藤蔓砍掉,怎麼種糧食?!

光砍樹就足夠耗費人力物力了,更彆說造梯田不僅僅是開墾的時候要用到人力物力,以後維護的時候,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丘陵上要種水稻或者小麥,那對水利配套設施的要求會比沼澤灘塗上還要高,這又是一筆相當大的投入。

對此,張溪也是沒辦法這年頭又沒有土豆,玉米,紅薯這類的東西,梯田上不種水稻小麥的,能種啥嘛。

三個人針對這兩個造田的方式商量了好幾天,諸葛亮最後還出了一份預估報告,大概的算了一下改造荊南這些沼澤和山林需要多少錢糧.劉備看了都牙疼了。

劉備不是不知道輕重,也知道這些投入是值得的,畢竟一旦改造好了,回報可能是十年,甚至可能是上百年的事情。

梯田不好說,利弊都有,而且基本弊大於利,這個張溪也跟劉備說明了,大概撐個十年就是極限了。

但沼澤灘塗改成良田,這是後世從唐一直到明初都在做的事情,而且真的做到了“湖廣熟,天下足”。

劉備一想到荊南的那一大片沼澤地,再看看手裡的錢糧數字一咬牙。

“此事,容後再議吧!”劉備歎氣著說道。

沒辦法,真的撐不起這些錢糧.把過去兩年的收入全部投進去,恐怕都不夠。

更何況,錢糧還好說,人的問題也不好解決.沒有那麼多的人來做事,徭役也不可能發動那麼長的時間,依然還是乾不成。

所以,先緩緩吧,緩過兩年再說。

張溪也知道的劉備的難處,所以自己的建議被擱置了,倒也沒有太過失望。

繼續提出下一個建議。

“主公,若實在不行,咱們也屯田吧!”

這建議,現在就可行了吧。

畢竟,曹操和孫權都已經打過樣了,從南到北,屯田是可以通用的。

在亂世裡,僅靠自耕農的賦稅,是支撐不起一個軍閥開疆拓土的野心的。

而解決這個事情的辦法,其實曹操也給出了,那就是屯田,現在江東也是在有樣學樣的跟著屯田。

屯田好啊,官府提供土地和耕具,讓流民耕種,最後官府可以收取足夠高比例的糧食來應對戰爭,也能保證流民不會被餓死,必要的時候還能從流民中征兵擴充勢力。

而流民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土地,被束縛在官田上,一年到頭也隻能混個不餓死,但他們也因此不用承擔沉重的丁口稅,也比給世家種地要能活的更好一些。

是的,屯田真的是個好策略,特彆適合現在這種亂世前提是屯田製不被世家滲透破壞的話。

可曹操和孫權可以搞屯田,但劉備.似乎不行。

關於這一點,是因為負責的方向不同,張溪對劉備手裡擁有的官田缺乏足夠的了解。

張溪是負責江夏一地的,他接觸到的田地數據也僅限於江夏,對荊南四郡的田地數據知道的不多。

而諸葛亮是劉備軍的大管家,他對劉備直接控製的耕地數量,是最了解的.劉備就沒有多少實際控製的官田。

不是說沒有,是真的不多。

跟曹操和孫權都不太一樣,人曹操在北方沒少殺人,不管是屠城還是清理世家,空出來的土地都讓曹操充作了官田。

孫權倒是沒怎麼殺,但他哥哥殺了不少,因此他們手裡都直接掌握著大量的“無主荒地”,是可以用來屯田的。

而劉備,江夏是劉琦留下來的,打荊南四郡,基本是人家投降了得來了。

劉備不好做的太過分,對當地世家也沒有逼迫太過,所以暫時沒有對這些人下手。

更過分的是,北方多年戰亂,流民都往南方跑,北方倒是空出了不少空地,可南方卻隻多了數量極多的流民。

再加上有點手段的北方世家南遷後,也在南方大肆購買或者兼並土地,把為數不多的南方無主耕地給瓜分完了,沒手段的流民全都被南方的世家們隱匿了丁口,給他們種地。

劉備是真的沒有多少可以直接控製的“官田”的。

所以嘛

“此事.還需容後再議。”

這話劉備自己說的,都有些尷尬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