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蝗災(2 / 2)

長沙的飛蝗,先是吃完了長沙境內的稻禾,然後飛到了武陵郡和零陵郡。

武陵郡山地多,耕地麵積少,還算好點。

零陵郡就倒了大黴了,潘濬這些年在零陵郡,沒少搞沼澤改良田和山地梯田,結果招來了大批蝗蟲,弄了個損失慘重。

而在武陵郡沒有找到多少吃食的蝗蟲們,再次結伴飛行,分成兩路,一路往豫章郡去了,另一路著飛過長江,來到了南郡的烏林和郢縣。

原本覺得沒啥大事兒的兩縣,瞬間遭遇了蝗災。

也好在張溪繼續堅持,沒有在孱陵和枝江的蝗災平定下來後就撤離留守的掾史,因此這些掾史能第一時間報告江陵,張溪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張溪得知了情況後,頂住各方壓力,第一時間發動了徭役,強征百姓撲滅蝗蟲,壓根不管這時候的流言蜚語。

張溪是不信什麼天人感應,但架不住這年代很多人都信這個,上到世家家主,下到黎民百姓,有些東西根深蒂固,你沒辦法短時間內扭轉。

之前張溪強發徭役撲滅蝗蟲,雖然南郡境內的蝗災沒有起來,但長沙那邊的蝗蟲飛來了。

這就給了一些人說法,說張溪撲殺蝗蟲的做法是逆天而行,現在遭到報應了。

本來這些長沙的蝗蟲不會來南郡的,現在因為張溪撲滅了老天爺的使者,所以老天爺讓蝗神把彆的地方的蝗蟲給招來,報複張溪了。

張溪本來不當回事,但架不住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就連馬良和趙累也都來勸張溪,為了名聲著想,咱們要不就做場戲,讓那些人閉嘴得了。

可張溪真的不理會,也不能理會。

能咋辦?!

建了祭天台,做了戲,那幫世家子弟倒是滿意了,這個蝗蟲還殺不殺了?!

你都祭天認錯了,還繼續殺蝗蟲,彆說世家怎麼想,老百姓都不聽伱的啊。

這時候最好的破局辦法,當然就是學習一下唐玄宗,生吞一隻蝗蟲收買人心.但這事兒劉備乾可以,張溪乾,真不行。

君臣之屬,人心歸向,一定是要分清楚的。

所以張溪的做法,就是堅持撲殺蝗蟲,然後提出了一係列的措施,安撫百姓。

其實就是張溪借鑒宋仁宗時期的滅蝗措施,鼓勵百姓撲殺蝗蟲,以蝗蟲換取糧食,補貼禾苗損失。

百姓是不想得罪老天爺,畢竟這年頭種地全靠老天爺賞飯吃,風調雨順就是豐收,來個大風冰雹啥的就是災年。

可現在,蝗災已經來了,今年注定要歉收,如果沒有糧食,今年冬天都熬不過去,哪有時間考慮明年會是什麼年景呢。

所以啊,一咬牙,百姓為了能活過今年,打算用蝗蟲換糧食。

畢竟,能活著才能考慮老天爺怎麼想,死了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就這樣,百姓的積極性總算是暫時給調動了起來,至於世家們嘛隨他們去吧。

彆以為張溪不知道,這幫閒著沒事兒就跟你談什麼天人感應的家夥,私下沒少讓自家的佃農們撲殺蝗蟲,有些事情,不過是台麵上扯皮的玩意兒,真要為此受損失,他們才不會去做呢。

就這樣,付出了大概一半禾苗被毀的代價後,南郡百姓們總算是送走了蝗蟲大軍,保住了剩下一半的禾苗。

在這個年代,要想徹底撲滅蝗災是不太可能的,隻能是殺一部分,然後等著蝗蟲大軍自己過境,前往下一個地方。

再或者,就是等天涼,蝗蟲活動期結束。

南郡這邊是兩者皆有,天氣轉涼了,蝗蟲飛走了,總算是保住了一半的糧食。

百姓多少有些慶幸,高興一點的都歡呼慶祝了。

但張溪這邊,又開始忙碌了。

各縣都有損失,有的縣損失小,有的縣損失大,各縣都得上報自己的損失情況,然後張溪要往各地調糧,應對這次的災情。

南郡的損失還可以接受,荊南兩郡的損失就大了,幾乎可以說是顆粒無收,現在馬良著急上火到腮幫子都腫了。

真的,如果這麼一對比的話,大家都能發現,雖然張溪在整個蝗災期間被百姓和世家一起咒罵,但真要說損失,反而是南郡最小。

而且南郡百姓好歹還有點撲殺蝗蟲得到的錢糧,撐過今年應該是沒有問題。

一時間,張溪的風評雖然在官場上依然不咋地,但在民間,悄然有反轉的意思。

不過張溪真不在意這個。

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是秋收了,得重新安排人手組織秋收,以及秋後的征糧。

甚至張溪在考慮,是不是今年少征收點糧食,畢竟剛剛遭災,減免賦稅也是一種有效的賑災手段嘛。

但這個事兒吧,不是張溪一個人能決定的,所以這段時間,張溪一直跟趙累,鄧艾等人商議,到底該怎麼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