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休戰與封賞(1 / 2)

<b><\/b>

曹操來見老朋友,得了兩句評語,開心的跟個孩子似的,免不了又多喝了幾杯。

最後回去的時候,曹操是被曹仁攙扶著回到軍營中的。

關羽和張溪一陣無語這個曹操,是不是心太大了,居然這種聚會也敢喝多了?!

曹操這是拿捏準了關羽的脾氣性格,知道這種光明正大的聚會,關羽是不會弄下作手段的。

再加上曹操確實得到了兩句難得的評價,解開了心裡的一些心結,心情高興之下,多喝了幾杯而已。

曹操回營後,張溪和關羽也都回城休息了。

但到了隔天,曹軍的進攻又開始了。

這確實有點出乎張溪和關羽的預料。

本來吧,張溪和關羽看到昨天曹操都喝成了那個德行了,還以為曹操大概率會選擇撤兵,沒想到今天依然還是攻城了。

但好在兩位守將雖然預判曹操會撤兵,但並沒有真的讓士卒們放鬆警惕,所以今天曹軍的進攻,依然無功而返。

而曹操呢,這時候確實已經醒酒了,並且在曹仁的護衛下,來到前線,觀察攻城的進度。

看了一整天的攻城後,曹操也終於明白了曹仁的難處。

當年縱橫河北的霹靂車,在樊城城下就跟個小弟弟一樣,不是被人砸毀,就是在被人砸毀的路上。

敵軍的投石車,雖然曹操離的遠了些,看不清具體結構,但可以看的出來,並不是采用人力來操控的。

人力操控做不到這麼長時間保持射程和精度。

因此,在沒搞清楚敵軍的投石車構造原理前,繼續貿然進攻,也不過是憑白增加自身傷亡而已。

看了一整天的攻城後,曹操回營,召開了軍議。

軍議結束後,曹操本人先行,返回了宛城。

而剩下的曹仁,張遼,臧霸三將,依然在樊城外跟張溪和關羽對峙,隻不過沒有再次發動攻城了。

這樣的對峙情況,大概持續了又半個月。

到了三月初的時候,身在樊城的關羽和張溪,接到了後方襄陽城的戰報——劉備派遣寇封引兵一萬,進攻上庸,而以上庸為主的東三郡,在申家兄弟的帶頭下,全部選擇獻城投降。

劉備立刻命寇封總督東三郡兵事,隨時注意救援襄陽。

而於此同時,樊城外的曹仁開始慢慢的撤軍。

東三郡一打通,就意味著漢中可以沿著漢水順流而下,支援襄陽,漢中到襄陽一線的戰場就算是聯通了起來,襄陽不再會麵臨兵員匱乏的情況了。

這時候的曹仁繼續在樊城跟關羽,張溪對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更何況,曹操早就下令給曹仁,讓曹仁擇機退兵。

因此,曹仁依命行事,緩緩撤軍到宛城後,留下張遼並三萬士卒鎮守宛城,曹仁則孤身前往許都,配合在許都的司馬懿一起鎮守許都,這三個人,主要防備關羽軍從襄樊北上就可以了。

臧霸則領著剩下的徐州兵回防徐州,防備江東跨江偷襲,同時策應淮南地區的防守。

就這樣,從漢中到襄樊的兩場大戰,終於暫時停歇了下來。

雙方都無力發動下一輪的攻勢。

漢中方麵,劉備軍是拖垮了曹軍的後勤補給,並不是劉備在正麵擊潰了曹操,因此漢中一戰,是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戰鬥,尤其在糧草後勤方麵,更是如此。

因此,結束對峙後,劉備也沒有餘力再往關中或者涼州發展。

劉備除了分兵給讓寇封進攻東三郡外,剩下最重要的部署,就是任命漢中太守的人選。

這個任命,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但唯獨沒有出乎張溪的預料——魏延,這個在入川時才剛剛嶄露頭角的將軍,一路升官,最後接任了漢中太守的職位。

魏老匹夫終究是做到了這個位置,成為了劉備集團的又一方麵軍統帥。

再然後,劉備又在漢中祭告天地,由群臣勸諫,上表朝廷,正式進位為漢中王。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備和曹操,都到了一種身不由己的時候。

即使你不想當王,有些時候也必須當更何況,這倆也未必內心真的不樂意。

而且劉備起碼比起曹操有法理正統性,畢竟劉備姓劉啊,還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他稱王,可沒有破壞劉邦立下的“非劉不王”的傳統。

再者說了,曹操都稱王了,他劉備要是不稱王,豈不是在名義上要比曹操矮一輩?!

所以,必須稱王。

另外呢,也是有實際的需要的劉備總不能一直頂著一個左將軍的帽子,開府治事吧?!

現在的劉備,地盤大了,人才多了,立功受賞的人也多了總不能一直原創官職糊弄事兒吧?!

這樣大家都會不滿意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