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中規劃(2 / 2)

蔗糖這東西,這年頭就有,以前叫石蜜,但後來也有叫沙飴的,也就是類似於顆粒類的糖張機就曾經用沙飴入藥,熬製成藥丸。

士燮也曾經給孫權進貢過“甘蔗餳”,就是一種明確的蔗糖產物。

不過這東西確實稀少,隻有在南中和交趾的一小部分地區才有產出,因此大多數時候,是隻有貴族才能享用的東西。

但這東西之所以稀少,實在是因為這東西就沒什麼人刻意去種植,畢竟糖這玩意兒,雖然很不錯,但並不是糧食,也不是鹽,吃不吃的都可以。

但糖這個東西,能成為後世的大宗經濟商品,本身就說明了它潛在的價值。

誰會不喜歡甜絲絲的糖呢?!

以前不是不需要,是接觸不到接觸過的貴族,有幾個不喜歡糖這個東西的?!

所以啊,張溪相信,隻要在南中大規模的種植甘蔗,獲取蔗糖,根本不用愁蔗糖的銷路。

在如今的時代,雖然因為甘蔗甜度不夠,製糖工藝落後,蔗糖注定了不可能完全走平民路線,最多隻能在成都等大城市能有所普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普通平民,依然是無法買得起蔗糖這種昂貴調味品的。

但正因如此,一旦白糖走的是高端路線,那就不是靠量來取勝的了白糖的價格一旦上去,僅憑一個益州的市場,也足夠這些益州世家豪強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乾這個事兒。

更彆說劉備手裡還有荊州,荊州那邊的世家豪強和富戶,總不能在荊州種甘蔗吧?!

更彆說大漢幅員遼闊,現在隻是因為戰亂所以三家分立,一旦能重新統一,那這個市場大的,益州世家都能躺在家裡數錢玩。

哪怕是現在的局勢下,不說東邊的孫權,就是北邊的曹操,益州的世家豪族們都有門路把糖賣過去,隻不過需要中間托人情,賺的不夠多而已。

這裡麵的利益足夠大,益州世家們不可能看不到,甚至有可能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都不需要諸葛亮苦口婆心的勸說,益州世家們都巴不得劉備趕緊北伐,弄死孫權,搞定曹魏,好讓自己的蔗糖能賣到北方,甚至是西域諸國呢。

甚至弄好了,都不用擔心益州世家們會繼續當投降派。

畢竟甘蔗這個東西,雖然對土地的要求不高,但對日照和溫度的要求挺高,隻有南中和交州的一部分地區可以種植。

益州世家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其他地方的世家們進入益州,來搶奪屬於他們的既得利益的。

到時候哪怕再有人偷渡陰平,說不定譙周都會第一個站出來鼓動劉禪,趕緊的南遷到南中,守衛國土,力保國祚呢。

當然,最後這句話,張溪就是在腦子裡想想,沒跟諸葛亮說,但前麵的事兒,張溪可是全說了。

對於張溪的這個想法,諸葛亮隻能說是有點想的太好了,但同樣諸葛亮也知道,這時代世家們的德行,本質上也好不到哪兒去。

以利驅人這種事兒,雖然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基礎價值觀,但在這個戰亂年代,卻是意外的有用。

所以,其實諸葛亮原則上是不反對張溪在南中搞甘蔗種植園的。

可諸葛亮也有自己的顧慮為什麼一定要借用世家的力量呢?!

這年頭的世家們已經勢大難製了,諸葛亮這些年一直在想儘辦法,幫助劉備削弱這些世家們如果讓這群世家們掌控種植甘蔗到製作蔗糖的全部工藝,獲取了大量的額外錢財,會不會對劉備集團的統治產生更大的威脅?!

對此,張溪卻表示諸葛亮想多了。

第一,咱們沒錢,也沒人,一家搞不起這麼大的種植園來。

第二,這年頭的世家,有錢,有糧,又有人的,他們差的就是一個時機和一顆野心而已,想造反的話,他們隨時可能會反。

世家真正的威脅,不在於他們是不是有錢糧,而是他們手裡有人,他們隱匿了無數的人口和土地,既可以幫助他們耕種,必要的時候還能成為造反的兵員。

因此,世家是不是掌握製糖技術,跟他們是不是會造反,其實沒有多少直接聯係與其擔心這個,倒不如想辦法讓世家們把隱匿的人口全都吐出來,這才是真正從根源上解決世家坐大的方法。

而這個嘛諸葛亮表示,容後再議吧,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