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礦產爭奪(1 / 2)

<b><\/b>

向諸葛亮請教了比較多的南中發展問題,在得到諸葛亮的建議和肯定後,張溪總算是對自己的南中發展規劃有了一定的底氣,放心了不少。

沒辦法啊,上輩子的張溪就一個普通小百姓,這輩子的治理地方經驗還是在比較成熟的南郡地區,有現成的治理方案可以參考。

像南中這種情況特殊,沒有多少先例可以參考的地方,張溪真的對自己一個人瞎琢磨的治理方案實在沒有什麼信心,隻能尋求諸葛亮的認同。

在這個時代,諸葛亮的治政能力,絕對是當世一流的,不問他問誰。

幫助張溪厘定南中的發展規劃後,諸葛亮和張溪終於開始談論起,南中各部的資源礦產的分配問題。

這件事,才是諸葛亮南下的真正目的。

對於礦藏的問題,劉備集團和蜀中世家之間,其實是有一定的默契的。

蜀中世家知道劉備的財政情況,連番大戰後,不僅缺糧,而且缺錢。

蜀中世家知道這批礦產資源對於劉備來說,就是一批救命的財政來源,因此劉備肯定是希望能夠快速開發出來的。

畢竟直百錢這個東西,雖然經過跟蜀錦掛鉤後,有了硬通貨的趨勢,但比起真正的五銖錢,終究不是太受百姓歡迎。

而劉備同樣也知道,就南中的那些礦藏,除了鹽鐵這兩樣是法定官營,世家不敢碰之外,其他的各種礦藏,不管是金礦,銀礦,銅礦,還是錫礦,這些世家都有極大的興趣要插一腳,畢竟礦產這種東西,是可以傳承百年的基業。

劉備需要世家的力量幫他快速開發出礦藏,而世家也需要得到劉備的正麵許可,光明正大的入山采礦,積累家業。

因此,雙方是有合作的意願的。

但雙方的分歧在於,該采用什麼樣的方式合作。

這裡麵真正的矛盾點,其實不僅在於劉備和世家,更重要的是,劉備集團麾下每個勢力背後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劉備集團的元從派還好,本身底蘊不夠,不管是錢糧還是人力,都不足以單獨吃下一個礦產份額。

再加上他們跟劉備之間的關係密切,因此隻要劉備從本身占據的銅礦份額中分一些出來給元從派們,他們也就滿足了。

真正在爭奪的,是益州派和荊州派這兩個有各自地方世家豪族支持的派彆。

荊州派,希望是以贖買的方式,獲取礦山的一定年數的開采權。

這個做法,其實是對劉備集團最有利的,畢竟礦上的產權還是捏在劉備自己手裡的,劉備跟世家贖買的話,也可以在談判中占據主動權,而且可以立刻得到大量的銅錢補貼政府財政。

而且從市麵上回收原本就有的貨幣,肯定比重新鑄造貨幣要來的方便,同時也不會對現有的經濟體係造成大的破壞。

再一個,等到開采年限到期後,劉備還可以再次跟世家贖買,如此反複,劉備每過幾年就能收回一大筆銅錢。

最後,也是荊州派的私心贖買的方式來獲取開采權,那比的就是誰錢多,誰跟漢中王關係近。

很顯然,荊州派是什麼時候跟隨漢中王的?!你們益州佬比的上?!

這樣的話,可以把原本因為人力不足處於劣勢的荊州世家,拉倒跟益州世家平起平坐的地位。

銅礦這種東西,哪怕是間隔很遠的荊州世家,也是希望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

這個方案的提出者,是劉備集團的經濟學家,劉巴,劉子初。

可以說,劉巴的這個建議,是兼顧了劉備集團和荊州世家的利益,雖然讓益州世家有點吃虧,但到底還是對益州世家持開放態度的,隻要你出的錢讓漢中王無法拒絕,那也是可以獲取銅礦開采權的嘛。

但益州世家們肯定不能同意劉巴這樣的建議啊。

銅礦在南中,南中不管從地理上還是從行政劃分上,都屬於益州刺史部跟你荊州人有個毛線關係?!

所以,益州世家們提出的方案是這樣的。

劉備集團和益州世家們一起瓜分南中礦產除了鹽鐵外的所有礦產的所有權,具體的分配比例和購買所有權的金額,咱們可以私下再談,甚至益州世家們為了把荊州派的人趕出這場礦產分配,都咬牙同意劉備對自己開采出來的礦產征收稅收,不過這個稅收比例,咱們也可以私下再談。

這個方案的提出者,是黃權和法正,兩人一起向漢中王劉備建議的。

很顯然,麵對荊州派的壓力,黃權這個益州本土派選擇了和法正為代表的的東州派合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