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張溪總覺得不放心,感覺上邽方向要出事,故此留下王平帶領三千人防守街亭要道,自己領兵七千,往上邽方向行進,查探情況。
而幾乎是同一時刻,張合暫時擊退了張飛,解了上邽之圍,緊接著安排郭淮繼續在上邽堅守,牽製張飛,自己則率領兩萬士卒輕裝急行,準備借著信息差,配合街亭正麵的費耀前後夾擊,全殲街亭守軍。
張溪沒想到張合會這麼快的擊退張飛,而張合也沒想到張溪沒有乖乖的在街亭等死兩支軍隊,在略陽城附近突然遭遇。
這是一場誰也沒有料到的遭遇戰。
雙方一開始都有些愣神,但雙方的主將都不是白癡,幾乎同時做出了反應。
張合的反應不用問,肯定是趁著劉備軍反應不及的時候立刻進攻,畢竟他帶來的人多,即使是遭遇戰,他的底氣也更加足。
而張溪瞬間安排士卒變成防禦陣型。
一方麵,是張溪下意識的行為,遇到這種突然情況,先防禦,再看情況進行反擊。
另一方麵,張溪帶來的士卒太少,而他比能得知的情報更少,所以不得不先采取防守態勢。
張合好歹知道張溪手裡撐死就一萬士卒,而張合帶著兩萬士卒,怎麼想都是自己占優的情況可張溪並不知道,對麵的魏軍到底有多少人,為什麼會出現在略陽城附近,這時候張飛軍的狀況如何等等,這些情報,張溪一無所知。
率先采取守勢,暫時先防守一波,可以給張溪爭取時間,判斷出目前的局勢,給自己做決策爭取時間。
一場遭遇戰,直接在略陽城外打響。
而略陽城內的守軍,現在有些瑟瑟發抖的看著眼前的兩軍相爭。
略陽城內並沒有多少守軍,這個地方,一開始的時候張飛和張溪都沒有安排人手守衛。
雖然說略陽也是戰略要地,但前有上邽,後有街亭的情況下,隻要這兩個地方不是同時出現問題,否則略陽就沒有必要安排人防守。
而如果兩個地方同時出現了問題,僅靠略陽一個地方也守不住。
所以呢,略陽城內的守軍,還是張溪路過略陽的時候,派出了一百士卒,象征性的宣示了一下主權,占領了一下而已。
這些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在城樓上給張溪的七千士卒當當氣氛組了。
張溪能勝,用不著他們出城作戰,張溪敗了,他們這一百人也守不住略陽城根本指望不上。
而城外的兩軍,同樣誰也沒有把略陽城當回事猝不及防的野戰,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的其他因素。
張溪其實也不是沒想過,是不是可以想辦法退到略陽城內去堅守畢竟自己的兵力比對麵少,硬拚真不好說誰更強,有城牆守衛的話,防守就容易的多。
但,不行,絕對不行。
因為是一場遭遇戰,誰都不能輕易撤退,一旦下令撤退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即使能退到略陽內,軍心士氣散了,也根本不可能守住略陽。
遭遇戰就是這樣,必須打,打到一方撐不住潰散,否則的話,絕對不能退。
而接下來要比拚的,可就是單純士卒戰力,以及雙方將軍的指揮能力了。
張合不用問,征戰數十年的名將雖然前幾年讓張飛暴揍了一頓,被張溪口嗨為“爬山將軍”,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張溪嘛嗯,張溪其實也不差了。
從軍十幾年,一直都在中軍決策層呆著,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單獨領軍了,指揮七千人防守的能力還是有的。
而且真要說起來,在山地作戰的經驗上,其實張溪還比張合更加豐富一些畢竟張溪這幾年不是平南中就是出祁山的,打了好幾年的山地戰了。
而張合顯然沒有張溪這麼豐富的山地戰經驗。
張合這些年雖然經常在涼州作戰,但張合更多的也是指揮騎兵而不是步兵,真正有步兵指揮山地戰經驗的時間,大概也就是跟隨夏侯淵鎮守漢中的那段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