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撤退和追擊(1 / 2)

魏延確實用了虛虛實實之計,但魏延的虛實之計跟毋丘儉想的,並不一樣。

毋丘儉以為,魏延會在出城人數上搞貓膩,一會兒多,一會兒少的搞自己的心態,在自己琢磨不透的情況下快速派出接應部隊。

但實際上,整個西城門的出城兵數變化,都是魏延擺出來的假象。

在最後一次派出一千人士卒出城之後,魏延就已經在城內集結好了剩餘的四千多士卒,全體在眉縣東門附近待命。

等到最後一批千人士卒出城,吸引了毋丘儉所有斥候的注意力之後,魏延直接率領剩餘的四千多士卒集體從眉縣東門而出,繞道去接應吳班等人。

這確實是虛虛實實之計,可以說是聲東擊西,也可以說是瞞天過海.但那是後人在總結經典戰役的時候給後取的名字,在戰場上,將領們運用起來,說到底就是一種虛實交替,營造假象騙過敵人的手段而已。

但實話實說,這個手段,魏延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萬一毋丘儉真的出兵進攻西門出去的那一千人,這一千人肯定擋不住毋丘儉的攻擊,一旦敗退後毋丘儉再尾隨追殺,那眉縣基本就是一座空城,根本沒人防守。

但沒辦法,打仗就是這樣,是沒辦法做到十全十美的,而且魏延覺得,即使是自己站在毋丘儉的立場上去思考,估計也不會太乾脆的選擇立刻進攻,即使選擇進攻並且成功了,也不太可能會選擇尾隨追殺畢竟毋丘儉並不知道眉縣真正的虛實如何。

事實也確實如魏延所預測的那樣,毋丘儉並沒有選擇讓自己的騎兵出擊,也沒有發現魏延從另一個城門領兵出城.等到毋丘儉發現魏延行蹤的時候,魏延距離吳班等人,隻有不到十裡的距離了。

毋丘儉能察覺到魏延的動向,一直非常關注眉縣方向接應的吳班不可能察覺不到。

當得知魏延已經領兵四千餘人前來接應自己之後,吳班當機立斷,讓王平率領一千五百人的無當飛軍外加吳班交給王平指揮的三千士卒,總計四千五百人負責斷後,而吳班自己,則帶著剩下的七千士卒調整陣型,緩慢撤退,先一步去跟魏延軍彙合。

撤退和接應,都是技術活,尤其是在有敵軍壓迫的情況下,都必須小心謹慎。

吳班的撤退,可不是留下人拖延時間,自己領兵轉身就跑這麼做的話,以毋丘儉騎兵的速度,吳班自己跑不了不說,說不定還會衝散魏延帶過來接應的士卒的陣型。

吳班也是蜀中宿將,也許能力上不如他的族兄吳懿,但他一向用兵謹慎,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統兵將領。

雖然是撤退,但是吳班還是讓士卒保持著一定的防禦姿態,隨時要應對敵軍騎兵發起的突襲隻不過是把原地防守用的圓陣,改成了方便撤退用的方陣而已。

至於攔截追兵部隊,吳班也沒有大意,他派出王平負責斷後攔截,但他也知道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雖然戰力出色,但兵力過少,因此又專門給王平補充了三千本部士卒。

這些人,不是說吳班就徹底放棄了,不是這個意思。

吳班率領的七千後撤部隊,跟王平所率領的四千五百斷後部隊,始終保持著不到五裡的距離,一旦有一方遇到險情,都可以及時相互救援。

這才是真正的撤退,一種有序的撤退。

但顯然,毋丘儉不會給吳班這種有序撤退的機會.要是讓這些蜀軍這麼有序的退到眉縣城內,有了城牆作為依托,這麼多的蜀軍守兵,誰來都打不下眉縣。

雖然毋丘儉被魏延給耍了一頓,不僅錯失了騎兵突襲的機會,甚至讓魏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派出了接應部隊但毋丘儉並不是沒有機會了。

想要徹底打擊眉縣守軍,或者困死吳班的蜀軍已經是不可能了,在整體戰略上,毋丘儉確實是落在了下風,已經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作戰任務了。

但是毋丘儉利用步兵纏住吳班軍後翼,以騎兵衝擊,大量殺傷蜀軍,減少蜀軍的守城力量,還是可以做到的。

隻是到了這個時候,毋丘儉自己也不知道,這不到五十裡的路程,自己到底能殺傷多少蜀軍.但做總比不做好,蜀軍的守城人數越少,將來曹都督和郭刺史彙合後,攻打眉縣的難度也就越小。

到了這個時候,毋丘儉就沒有任何多餘思考的餘地了,在看到吳班開始組織撤退的時候,毋丘儉也做出了自己的決斷。

毋丘儉命令朱讚立刻領三千餘中央禁軍,全力拖住吳班撤退的速度,自己則率領三千精銳騎兵開始在戰場上迂回,一邊提起騎兵的速度,一邊試圖攻擊吳班軍撤退的側翼。

但,其實這並不容易。

吳班不是傻子,他做的撤退安排雖然沒有什麼特彆的,隻是中規中矩,但這年頭,在戰場之上,中規中矩就代表著沒有錯誤。

如果吳班急於逃命,讓士卒擺出行軍的一字長蛇陣,那麼毋丘儉的這種做法可以輕易從吳班的軍陣中切入,把吳班的軍隊割裂成好幾塊,縱然時間上不允許毋丘儉徹底擊潰吳班軍,但製造蜀軍混亂,大量殺傷蜀軍還是可以做到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