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的問題是,吳班撤退的時候,擺出的是方陣這是一種依然保持著一定防禦能力,但也能移動後撤的陣型。
雖然在行進速度上比不上一字長蛇陣,但起碼它並不是那種遭遇側翼攻擊就會陷入被動的陣型。
毋丘儉想要從側翼殺入吳班組織的方陣,那第一關,他就必須麵對方陣外側樹立起來的盾牌和長槍。
在麵對這樣的戰陣時,騎兵固然還有衝擊力和速度的優勢,但並不代表著騎兵不會有傷亡.哪怕是大魏的精銳騎兵,那也隻是人覆皮甲馬無甲而已,還做不到人馬俱甲的重甲騎兵的。
可到了這個時候,毋丘儉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他哪怕拚光了自己帶出來的三千騎兵,也必須儘可能的殺傷敵軍,否則整個戰略就會因為他的大意,導致嚴重的後果。
接下來的戰場,就不是什麼用謀略的場合了,就是單純的戰場廝殺,生死對決。
毋丘儉指揮著騎兵,在繞著吳班所部不停的迂回,尋找突破口,一旦找到防守稍微薄弱的地方,立刻指揮騎兵發動突擊,硬著頭皮迎著盾牌和長矛陣衝殺過去。
在第一線的魏軍騎兵們,毫無意外的直接撞上了盾牌陣和長槍陣。
被長槍刺透的馬匹,一陣嘶鳴後倒地不起,而馬上的騎兵也被甩出地麵,不是落入漢軍的軍陣中被殺,就是倒在了自家友軍的行進線路上,轉瞬間就會被自家後續跟上的同僚踩成肉泥。
而漢軍第一排的盾牌兵們,在遭遇到騎兵的第一波衝擊後,持盾士卒即使兩人一組,肩膀抵肩膀的對抗騎兵衝擊,但依然被馬匹衝擊撞飛出七八步遠,這麼大的衝擊力之下,生還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而最重要的是,直接麵臨騎兵衝擊的一些地方,沒有了盾牌兵的保護,陣型立刻出現一處豁口。
毋丘儉立刻抓住這個機會,指揮著自己的騎兵就從這個豁口殺入,一路拚殺,試圖擴大這個缺口的範圍,而吳班也拚命的指揮士卒,不惜代價的填補這個豁口,用人命去直麵突入豁口的騎兵。
當毋丘儉發現自己的騎兵速度下降,或者無力擴大吳班軍的缺口後,立刻非常冷靜的下令騎兵暫時撤退,繼續在戰場遊弋,一邊提速,一邊尋找下一個突破的機會。
吳班也趕緊的調動士卒,重新安排防禦陣型,邊戰邊退,準備迎接毋丘儉的下一次突擊的同時,儘量靠近魏將軍的接應部隊。
吳班現在是沒有辦法再次分兵出來抵擋毋丘儉的騎兵的,一來步兵跑不過騎兵,二來.吳班現在隻有七千人,如果再次分兵的話,那就是毋丘儉最樂意看到的情況了,他完全可以憑借騎兵的高機動性,挨個消滅吳班的部隊。
所以吳班必須讓士卒聚攏在一起,緩慢後撤,等到魏延的接應隻要魏延的軍隊加入戰場,自己有了第二道屏障,那剩下的四十裡路程,就可以從容撤退了。
畢竟現在已經快要到傍晚了。
不得不說,魏延選擇出城接應的時機,真的選的非常好。
在午時不到的時候出發,急行軍兩個多時辰,跑了四十裡路過來接應.再過一個時辰,天就徹底黑了。
對於步兵來說,天黑了雖然也影響行軍速度,但打著火把勉強還是可以行軍的,畢竟現在是在撤退,並不是講究太多的時候。
但對於騎兵來說,半夜打著火把趕路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騎兵的速度一旦提起來,僅靠火把提供的照明範圍,就是前麵有棵樹,騎兵都來不及有任何反應,更彆說要打著火把作戰了。
因此,對於吳班來說,隻要想辦法撐到魏將軍過來接應,自己就可以一路後撤,然後夜間打火把行軍,先一步撤回眉縣了。
而魏將軍吳班相信,魏延將軍選在這個時候過來接應自己,一定也有自己全身而退的辦法的。
所以.吳班繼續保持著方陣陣型,邊打邊撤,儘力向魏延軍方向靠攏。
而就在毋丘儉結束對吳班軍的第三次騎兵衝擊後.魏延帶領的四千步卒,就趕到了戰場。
到了這個時候,毋丘儉也沒有任何退路,或者說,毋丘儉也已經想到了魏延的到來。
因此,毋丘儉並沒有繼續讓騎兵迂回突擊吳班所部,而是直接掉轉方向,奔著魏延的接應軍而去。
毋丘儉要趁著魏延剛到戰場,立足未穩的時機,發動一波突襲,爭取一鼓作氣,打散掉魏延軍的軍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