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麼這年頭大部分的軍隊,一天正常行軍隻能走三四十裡的原因.不是走不了更多,純粹是士卒的心裡和生理的承受能力壓不住。
但張溪還是下了這樣的軍令。
一方麵,張溪是真的怕堵不住敵人,因此不得不下令這麼做。
另一方麵,張溪也沒想著一整夜的讓士卒趕路,再走上兩個時辰,張溪就會讓士卒尋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原地休整,圍著火堆烤火過夜。
這樣固然也會造成戰鬥力減弱,但至少能多出來兩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趕在敵人抵達武功縣之前,堵住敵人。
也就搭著張溪在軍中的威望還不錯,這種事兒也不過是偶爾為之,在基層士卒內部才沒有引發太多的抱怨,勉強能保持行軍速度。
就這麼抹黑行軍了快兩個時辰,張溪抬頭看看四周,實在是有些太晚了,今天天上雲層也厚,根本看不到月亮張溪隻能下令全軍止步休整,升起火堆,全軍在火堆旁入睡。
到了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張溪讓向導辯清方向後,立刻全軍集結,繼續趕路。
就這麼緊趕慢趕的,張溪總算是敢在王昶的前麵,攔住了這支後軍的去路。
而此時,王昶帶領的後軍,距離武功縣,隻有二十裡的路程了。
這不過就是半天的行軍路程而已如果張溪昨天沒有讓士卒連夜行軍,今天估計隻能看著王昶領軍,順利進入武功縣了。
好在是終於趕上了張溪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
既然堵到了敵軍,那就不用客氣了。
張溪下令,讓高翔組織前軍鋪開,自己的後軍分兵策應兩翼,力求把這支後軍部隊堵死在武功縣外。
當然,張溪也沒忘了在身後布置一千人的士卒作為後翼,防備突然從武功縣方向衝出來的張合軍。
畢竟,這裡距離武功縣隻有二十裡,張合要是領兵接應的話,趕到這裡也就是兩個時辰的事兒。
張溪做好了一切的戰鬥準備,而此時的王昶,也在思索破敵之策。
王昶也不是那種無能之輩,太原王氏的子弟如果沒有點真本事,怎麼可能一直傳承到唐末。
早在柳隱領兵出現在王昶側翼的時候,王昶就想過,前方會有大批蜀軍堵路.隻是王昶真沒想到,來的這麼多。
如今王昶手裡有七千餘士卒,大部分都是大魏禁軍,戰鬥力還是有保證的。
如果是同等兵力,王昶還是有信心,能指揮士卒,突破重圍,帶領士卒成建製的撤往武功縣的。
但.正麵至少有一萬人,自己側翼還有三千人左右,兩邊一會和,足足有一萬三千人,都快是自己兵力的兩倍了。
就算王昶對大魏禁軍的戰鬥力再有信心,他也不覺得,自己能在這麼多人的包圍下,帶著大部隊成建製的突圍出去。
是的,不是沒把握突圍出去,而是沒把握成建製的突圍。
如果僅僅是突圍的話,王昶相信,自己隻要集中一點進攻,以大魏禁軍的戰鬥力,要撕開一條口子還是有可能的.但具體能突圍出去多少,突圍出去的士卒還能保持多少的戰鬥力,這可就不好說了。
也許三千人,也許四千人.如果能有五千人,王昶得感謝老天爺的照顧。
但,這點兵力,還被打散了建製的話,顯然就不是張合想要的後軍。
王昶是有戰略眼光的,他很清楚,張合需要的,是一支還能保證完整戰鬥力的後軍,畢竟張合的目的,可從來不是據守武功縣,而是要進軍五丈原。
因此,王昶知道,自己必須帶著至少五千人以上的軍卒撤往武功縣,並且是成建製的,有完整戰鬥力的五千軍卒。
目前來看,敵軍顯然不想讓自己輕易做到這一點,而自己如果強行突圍的話,恐怕反而會中了對方的下懷。
因此,王昶果斷的下令,全軍擺出圓陣,就地防守,等待張合將軍派兵接應。
隻要張老將軍從攔截部隊背後發起進攻,自己在那個時候再配合突圍王昶相信,敵軍遭遇前後夾擊的話,一定會有破綻,這才是自己突圍的最佳時機。
因此,王昶隻能先堅守,然後等張合來接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