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後世人怎麼調侃張合這個當世名將的含金量,但不可否認的是,張合確實是當世名將,這並不取決於後世人怎麼看,而是當世人怎麼看。
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是相當重視張合的,甚至劉備認為,張合比夏侯淵要難纏的多。
這點呢,雖然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那樣說的那麼直白,劉備也沒有跟黃忠說什麼“你有本事就斬殺張合,殺個夏侯淵算什麼本事”這樣的話,這純屬後世營銷號的杜撰了。
劉備要是連這點情商都沒有的話,他是怎麼從一個賣草鞋的一路走過來,最後三分天下的?!
更何況,漢中之戰,斬殺夏侯淵是奠定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那個時候的張合,在重要性上,真不能跟夏侯淵相比。
但劉備確實認為,張合比夏侯淵強.這裡不是說的影響力和地位,而是單純的指領兵作戰的能力。
《魏略》就記載,漢中之戰時,劉備是“憚合而易淵”。
而在《三國誌.張合傳》裡,也記載了一個小細節——“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合。合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其後備走馬穀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
你品,你細品,換你是劉備,一個死打打不動,讓自己不得不放棄戰略方向,而另一個自己送上門來找死換你是劉備,你更欣賞哪一個?!
總而言之啊,張合這個人啊,不管是曆史上還是演義裡,雖然經常會被人揍,但他真要拚起命來,真的不比任何當世名將差的。
在察覺到張溪要對他的後軍下手後,張合立刻做出了應對,同時在思考,到底應該如何接應,才能把王昶所部安全的接應到武功縣。
沒有這支後軍,張合所有的戰略計劃都得泡湯,也沒必要繼續在武功縣呆著,直接退回右扶風,協防長安就好。
因此,後軍真的不能有失。
張合一邊讓王昶注意戒備,儘快趕路,一邊自己整頓軍馬,製定接應策略。
而此時,造成張合和王昶心思焦慮的罪魁禍首,確實如張合預料的那樣,已經領著一萬士卒,以高翔為先鋒,出發去攔截王昶所部了。
留下來堅守營寨的人,自然是馮習。
雖然張溪覺得,張合不至於這麼缺心眼的坐視後軍覆滅,自己選擇正麵突圍去五丈原但張溪還是讓馮習認真巡視營中各處,做好作戰準備,如果張合出城來攻,一定要堅守不出,如果張合出城接應,一定要想辦法拖住張合的接應部隊。
認真交代完這些,張溪才領軍出發,快速的趕去攔截張合的後軍。
但.行軍還不到一個時辰,天色就開始越來越暗了。
這時候,高翔過來來請示張溪,是否安營紮寨。
這是沒辦法的事兒,柳隱的消息雖然是通過軍中斥候快馬傳遞來回的,但張溪領兵出發,帶的可都是步兵。
柳隱上午出發,到午後發現王昶的行蹤,讓斥候快馬送回情報,到張溪領軍出發,已經是到了臨近傍晚的時候了。
這其實不是一個出征的好時機,但張溪沒辦法,他必須搶時間,搶在張合前麵,阻截住張合的後軍。
這還是在張溪早就在營中做好了出征準備的情況下,才能有這個能力在傍晚前出發。
如今是冬天,天色暗的早,行軍不到一個時辰,就該安營紮寨了。
畢竟,再黑下去,可就什麼都看不清了,即使想要安營紮寨,也沒法乾活了。
可如今,張溪追求的是速度,他真的很擔心,張合後軍在發現柳隱所部後,會不顧一切的向武功縣進軍那樣可就攔截不上了。
因此,張溪一咬牙,下令全軍,點火把趕路。
有一說一,這事兒,是違反這時代的軍事常識的。
第一,是軍中士氣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連夜趕路這種事兒,士卒沒有足夠的組織度,根本做不到這點。
這個時代講究的就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不是要逃命,大晚上的還要走夜路,不招人煩呐。
第二,如今的時代,大部分的士卒都不具備夜戰能力,你就算讓他們打著火把趕路,也不過是勉強能看清身邊的路況而已,稍微有點差錯,就能把大軍的方向給帶偏了,這樣反而容易誤事。
第三,一旦錯過了安營紮寨的時間,到了夜裡,再想安營紮寨就非常的困難了,士卒不得不在野外過夜.這時代可沒有什麼簡易帳篷和睡袋,現在又是冬天,一晚上冷風吹下來,很容易造成非戰鬥性減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