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翔嘛你還彆說,這次高翔的攔截,打的還真的不是特彆辛苦。
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高翔屬於以逸待勞。
張溪分給高翔的部隊是一直沒有參與進攻的部隊,士氣和士卒戰鬥力都保持的不錯,而張合帶兵一路急行軍趕過來,中間還跟馮習所部打了一場,雖然擊潰了馮習所部,但張合也不可能一點戰損和疲勞都沒有。
另一個原因呢,則是高翔終究還有一些兵力優勢。
高翔帶了兩千人來到張溪的身後,彙合了在此警戒阻攔張合的一千士卒,理論上有三千人。
但因為之前的一千漢軍士卒,在阻擋張合進軍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一些戰損,因此,當高翔領兵趕到,收攏部隊後,大概總計是兩千七百人左右的總兵力。
而張合呢,從武功縣出城的時候,一共帶了兩千五百人來接應王昶,這同樣是理論兵力。
在跟馮習軍對戰的時候,雖然張合輕鬆擊破了馮習所部,但自身也有三百多人的傷亡,這時候張合手裡能指揮的士卒,也就是兩千人出頭而已。
如果隻是這樣,高翔的兵力優勢有,但並不明顯。
可張合身後,還跟著馮習一路吊車尾跟過來的三百多漢軍呢。
這支部隊,始終保持對張合後翼的壓力,剛剛在路上行軍的時候,張合可以不在乎,但現在張合想要突破正麵的阻截時,這支三百人的隊伍,張合就不能不在意了。
萬一這支部隊在關鍵時刻給自己一刀,雖然不至於會讓自己戰敗,但多少還是會很難受的。
到了這個時候,張合特彆後悔,當初就該在路上行軍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直接消滅掉這支部隊才對.那時候一心趕路,沒覺著這是個威脅,但現在,真的變成了威脅了。
張合現在也沒有辦法了,必須分出至少兩百人來牽製這支軍隊,自己就剩下不到兩千人,去麵對高翔的兩千七百餘人。
哪怕魏軍的個人戰力比漢軍高,哪怕張合的指揮能力比高翔強在這種兩三千人的小規模局部戰鬥中,雙方有近一千人的兵力差距,也不是那麼容易抹平的。
張合的突進,一時間進行的並不順利。
但張合此時,又不能不突進。
早在張合抵達戰場邊緣的時候,張合一邊在努力擊退張溪負責警戒斷後的一千士卒,另一邊也派出斥候,充分了解現在戰場的局勢。
當張合得知王昶用圓陣就地防守,等待自己援兵的時候,是非常欣慰的。
這方麵,王昶的應對,可以說是無比正確的,張合不禁都感歎,如今的後生,也不都是吹出來的所謂“名將”。
但之後的戰事發展,卻讓張合實在沉不住氣了王昶居然在察覺到自己抵達戰場後,選擇了突然變陣,要以鋒矢陣進攻,向自己所在的方向突圍?!
張合很想把剛剛誇讚的話給吞回去.就這麼不禁誇的嘛?!
不是說王昶不應該選擇變陣突圍,但王昶的變陣,有些太早了。
如果張合已經領兵突破了蜀軍的阻攔,快要接應到王昶所部了,這時候王昶選擇變陣突圍,是可以的。
這時候哪怕王昶在變陣過程中陣型出現紕漏,比如暴露出側翼防守的問題,也可以由張合軍幫忙協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但王昶這麼快的就選擇變陣突圍,一旦王昶的側翼有蜀軍部隊威脅的惡化,那王昶就麻煩了。
這屬於對戰場形勢把握還不夠精準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戰場經驗不足的原因。
而事情的發展,果然也跟張合預料的差不多。
王昶一變陣,側翼立刻出現空檔,被蜀軍抓住機會切入.如今王昶所部已經被切成兩段了。
張合是用什麼方法擊潰馮習的,張合十分清楚,如今眼見輪到王昶享受馮習待遇了,張合能不急嘛。
這可是一個搞不好,就要全軍潰散的節奏啊。
張溪可不是張合。
張合為了來接應王昶,他沒有時間對馮習所部進行追殺可張溪完全有這個時間。
因此,張合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高翔的阻攔,殺入中央戰場,儘快接應走王昶。
前軍的那三千人,能接應出來多少,張合無法保證,但王昶所部的兩千人,和在戰場側翼試圖策應自己進入戰場的一千人,張合還是有把握能接應走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張合必須在短時間內,擊破高翔才行。
所以,這個問題又回來了兵力好像有點不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