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呢,張溪再次派出了三組斥候,共計三十人,組成一個突擊隊,務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隱自己的作戰計劃,讓柳隱堅守配合。
要是柳隱不配合,沒有守住大昌集,給了張合反應的時間.以張合的用兵風格,讓他搶在自己抵達之前突破大昌集,進入官道,那張溪想要再堵住張合,可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柳隱是必須要通知到的,要他務必拖住張合,不惜一切代價。
而柳隱嘛見到張溪派來的會後,接到張溪的軍令後,也是一陣頭疼。
斥候找到柳隱的時候,距離張溪正式出發南進,已經有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了,再此之前,柳隱已經打退了兩次張合軍的進攻了。
堅守這個問題,柳隱是覺得沒問題的,他一直就在堅守.但問題是,還要在堅守至少一個時辰,柳隱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
如今柳隱手下呢,其實一共有將近六百人的士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麵對敵軍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樣子但柳隱知道,這些都是虛的。
六百人中,起碼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剛剛從前線敗退下來,繞到陣後去休整的士卒,這些士卒,不影響軍心就算不錯了,根本不能作為戰鬥力來看到。
也就是說,柳隱實際能調動的,還有戰鬥力的部隊,隻有四百人出頭。
而這四百人中,還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圍待命的預備隊,真正在大昌集內部堅守的士卒,也就隻有兩百七八十人而已。
本來按照柳隱的想法,是留著這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在張溪領兵來援後,利用這一百五十士卒為箭頭,對張合軍發動反撲,爭取把張合軍給拖住,配合張溪的援軍,重新全盤控製大昌集.但現在看來,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來了。
張溪的作戰計劃,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但有點太為難自己了。
但張溪終究是主將,他既然已經做出了戰術安排,自己也根本沒時間去表達反對.死守吧。
柳隱下令,讓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內部防禦中來,不留任何後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
而柳隱的應對,張合.聽說了。
是的,張合是靠聽說的,而不是親眼看到的。
原因很簡單,張合如今還在大昌集外圍的正門口站著呢,根本沒有隨軍一起攻入大昌集。
倒不是張合在擺架子,顯示自己的大將風度.純粹是因為張合進不去而已。
他的膝蓋彎裡,還紮著一個箭頭呢!!!
當時為了鼓舞士氣,張合在親衛的扶持下,硬撐著單腿站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鼓舞全軍士氣,指揮作戰,終於是擊破了正麵的蜀軍守衛,讓大軍可以突入大昌集內部。
但軍卒是衝進去了,可張合怎麼進去?!
單腿蹦進去?!
那像話嘛!!!
先不說單腿站了這麼久,張合還有沒有這個能力做到這點,就說這個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個?!
讓人背進去?!
不知道還以為他張合是受了什麼重傷,都已經不能下地行走了呢。
這多傷士氣啊。
因此,張合思來想去,決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門口站著了。
命人搬來了自己的帥旗,在親衛和掌旗兵的簇擁下,張合就這麼站在大昌集外圍的門口,做出一副指揮若定的樣子出來,一方麵穩定軍心,另一方麵張合真不覺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圍後,內部防守的蜀軍還會頑抗。
這道理其實就跟攻城是一樣的。
當一支軍隊,攻破了城牆,打開了城門後,城中守軍一般都會潰散或者投降,這年頭就沒多少打巷戰的實際戰例。
這年頭打仗終究還是講究的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馮習陣亡,外圍戰場又被魏軍占據後,大昌集內部的蜀軍,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
這就是張合一開始對大昌集內部守軍的判斷。
但.魏軍進攻了兩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軍給擊退了,這就有點出乎了張合的預料。
一次進攻被擊退,可能是因為張合不在前線指揮,士卒們也有些驕傲輕敵,因此導致進攻不利。
二次進攻被擊退,那就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了.這說明,至少大昌集內部的蜀軍,還有堅守的決心和底氣。
第三次進攻,絕對不能再讓蜀軍擊退了,這要是再讓蜀軍擊退,之前丟失外圍防線而喪失的蜀軍士氣,可能隨著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漲上來。
因此,張合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實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單腿蹦進去?!
雖然姿勢難看了點,有點丟麵子,但總好過貽誤戰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