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劉備真的找自己主持這樣的祭祀典禮,並且自己能出色的完成任務.如此禮儀盛事都能操辦了,誰還敢說大漢無大儒?!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天下人內心怎麼想,至少在嘴上,也得把自己歸類於天下大儒裡.這是秦宓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有喜,自然也有憂。
如今蜀中世家內部暗流湧動,想要聯合起來勸諫天子回京,這事兒秦家雖然沒有參與,但到底也是聽說了的。
畢竟,天子回京的話,對身為蜀中世家一員的秦宓,也是有很大的好處,再加上他的官位之高,不可能沒人通知到他。
甚至,秦宓也希望天子能早日歸來.要遷都也可以,但至少不能是現在啊。
可如今天子一封詔書,卻把自己調去長安主持祭祀大典,很難說這裡麵有沒有天子要斷絕蜀中世家們上奏通道的因素在裡麵。
萬一天子舉辦完祭祀大典後,直接就宣布遷都.那秦宓這個禮部尚書,到底是同意,還是反對呢?!
秦宓為此很糾結,而蜀中世家們,則是更加的糾結。
如果隻是單純的天子要祭祖,把秦宓調去長安,那蜀中世家也沒啥好說的,畢竟這屬於秦宓這個禮部尚書的本職工作。
但偏偏這個調離的時間點太讓人難受了。
諸葛亮剛剛從長安出發,還沒走到漢中呢,秦宓就被調去長安.這中間的二十多天時間裡,天知道天子是怎麼想的?!
難不成真的必須通過東州派來上達天聽?!
真要這麼做的話,就李嚴那個人的德行,他能便宜你了?!
為此,蜀中世家們,再次在李氏的牽頭下,聚在了一起,商議一下對策。
“今秦尚書奉旨北上,以天子詔令而言,短期內必不可能回轉京師天子之意如何,我等如何知之?!”李禹再次主持回憶,問道。
柳伸對此略作沉吟,說道,“李公倒也不必過分憂慮,中書令已奉旨回都,待其歸來,我等自然知曉。”
柳伸那意思,遷都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事兒,咱們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可楊家家主楊充聽不下去啊,微微皺眉,說道,“中書令雖然奉旨回都,然來意如何,我等未知也若其回都,乃是主持遷都事宜,又該如何?!”
楊充那意思吧,就是諸葛亮為什麼回來,他們也沒有得到任何信息。
萬一諸葛亮回來是為了遷都做準備的呢?!
畢竟,這可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成都坐鎮多年,治政能力毋庸置疑,如果劉備要遷都的話,最合適操辦這些事情的人,必然是諸葛亮。
而如今成都私下暗流湧動,楊充也不相信劉備會對成都的情況一無所知.如果劉備真的無意遷都,隻是打算在長安祭祖完畢後就班師回朝,那麼回來安撫蜀中世家的人,也應該是黃權,而不是諸葛亮才對。
諸葛亮回成都,總給楊充一種非常不安的暗示。
這點,其實不隻是楊充,甚至很多的益州世家們都是這麼認為的。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益州世家們,已經被這幾十年紛亂的局勢和劉璋父子的放縱,給徹底慣壞了。
他們到現在,始終都認為,不管是劉焉父子,還是劉備,想要治理好蜀中,就必須跟他們合作,遇到事情,就必須先跟他們商量著來。
如今一看劉備有意遷都,同時回來安撫他們的人還不是同為蜀地人的黃權.這讓他們有些接受不了了。
楊充其實還好,楊家能混到如今的地位,他的哥哥楊洪還能成為蜀郡太守,說明楊家在這一代,還算是能識時務的一代,雖然著急,但終究沒有慌亂。
而李禹和柳伸兩人,本身就是才能出眾,同時也是執掌偌大家族多年,都是沉得住氣的主。
但有些沉不住氣的人,可就沒有那麼好的耐心了。
“天子不知輕重,豈有久離國都不歸之理我等身為人臣,當力諫之才對!”張參突然的站起來,慷慨激昂的說道。
李禹有點無語的看著這人腦子不好使就算了,怎麼身份認知都出現了問題?!
你們張家算哪門子劉備的臣子?!
沒記錯的話,我們李家分支還有個庲降都督李恢,武陵司馬李球出仕,柳家也有柳隱從軍,楊家的楊洪如今正式蜀郡太守.伱們張家有哪個子弟出仕大漢了?!
好吧,就算你臉皮厚,但問題是
“張公以為,當如何諫之?!”李禹沉吟了一下,問道。
張參那個一臉得意的看看在場眾人,然後得意的說道,“我家三房小子,與漢嘉太守黃元有舊,而黃元又素來與中書令不睦,今天子滯留長安不歸,中書令獨身南下卻又不知來意,莫不如”
得,明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