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影響(2 / 2)

秦宓本身就是蜀中世家出身,他太清楚世家們的利益點在哪裡。

遷都,是影響蜀中世家們的利益,這種損失,蜀中世家們不想承擔,必然會有所反應,但更多的也就是鬨一鬨,讓你劉備知道大家的想法,儘量周全也就可以了。

但這個人才選拔製度,可不能隨意變的,這不僅僅是蜀中世家的事兒,到時候,連荊州世家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嗯,還有雍州和涼州世家,但這倆地方的世家嘛.論體量,兩州加一起,都不夠益州世家一半的規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秦宓真的很著急,所以他急匆匆的趕到長安,對劉備提出了諫言,同時還特意上奏劉備,彈劾了黃權,龐統,張溪三人。

秦宓彈劾三人不知輕重,同時也有點撈過界了。

你黃權就是一個將軍,龐統是門下省負責執行監督的官員,張溪更是兵部尚書人才選拔這事兒,跟你們有個屁的關係!!!

人才選拔,那是我禮部的事兒,如果要變動人才選拔製度,這也應該是中書省的諸葛亮和我禮部尚書秦宓商議,我們共同決定後,再上奏陛下,陛下親準後,那也是由尚書省的法正負責執行中書省,禮部,尚書省三方都沒說話呢,你們瞎摻和個什麼勁?!

再一個,你們商量的這玩意兒,那是個可推行的製度麼?!

一個製度,就必須保證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執行的基礎你把這製度套用到蜀中或者荊州試試,你看看那幫世家會不會煽動百姓暴亂,甚至親自下場造反。

秦宓作為世家的一員,在某些方麵的著眼點,可跟曹丕不太一樣。

曹丕是天子,他在意的整個取士製度的利弊,而秦宓是站在世家的角度考慮事情,他隻會先看到這個製度對世家不利的一麵——這種考試取士的方式,雖然入場券還在世家手裡捏著,但最終決定人才的核量標準,卻是在皇帝手裡。

更彆說,劉備的長安取士,還要一條——士子可以通過州郡官吏的推薦,拿到考試的許可證。

也就是說,隻要中央朝廷對地方有足夠的掌控力,劉備就找到了一條繞過地方世家,直接獲取人才的通道。

這是世家們絕對不允許的。

也就是在關中這地方,真正的大型世家都已經被曹魏給遷走了,留下來的不過是一些不成氣候的小世家,你們臨時這麼搞搞還行,真要形成製度的話,全國推廣的話那還不如把越巂郡馬謖的那一套玩意兒拿出來,咱們商量一下,細化一下,說不定還有讓世家接受的可能。

弄出這麼一個四不像,還鬨得天下皆知玩呐?!

秦宓難得的這麼發飆,直接懟了三大實權人物可秦宓也沒辦法啊。

一方麵,這事兒鬨的很大,連回成都坐鎮的諸葛亮,在聽說這件事後都有些不安,覺得這事兒有些過於急切,一個不好,成都的局麵就不是他和手裡的兩萬南軍精銳能控製的住的。

另一方麵,秦宓也有自己的責任感。

他是禮部尚書,同時也即將主持劉備的祭祖大典,將來的天下名士,世間大儒,他不能允許這種半吊子的製度,在他任期內出現。

丟不起這個人。

在秦宓的咄咄逼人之下,再加上諸葛亮比較委婉的勸諫書信抵達了長安,劉備不得不做出讓步,向秦宓表示,這隻是無奈之舉,自己求賢若渴,確實有失考慮。

但天子詔書已下,這事兒天下皆知,要是反悔,那更是讓天下人恥笑不如就此一次,下不為例。

其實秦宓要的,也就是這個“下不為例”。

沒辦法,秦宓需要劉備給自己一個交代,也需要劉備給蜀中和荊州世家們一個交代,不能破壞現有的利益分配方式。

而劉備的麵子,大家還都是賣的,這事兒都已經是昭告天下了,再想收回來也不實際,不如想著補救一下。

先讓劉備這麼搞,但是呢,之後,一定要出台一個能同時符合劉備集團和各地世家利益的人才選拔製度,不能再這麼稀裡糊塗下去了。

說真的,這幫世家對於劉備這種搞一言堂的做法還是比較忌憚的,他們甚至寧可對越巂郡的那一套人才選拔製度做出妥協。

雖然都是考試,但越巂郡的那種考試選拔,即使考出來的人,注定也隻能成為吏員,連佐官都不可能當這種官吏起點太低了,世家子弟本來也看不上眼,不可能去當的。

這麼做,雖然也開了寒門子弟的另一種上升通道,但相對來說,那種方式還是比較可控的,總比劉備在長安搞的這個要好的多。

劉備的“長安取士”,寒門子弟真要出了個把人才,那就不是當吏,而是直接當官,而且至少是一縣主官。

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也不能讓皇權掌握人才選拔的主動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