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溪的這個建議,卻遭到了秦宓的反對。
一方麵,秦宓覺得這麼做,是憑白增加工作量.考試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根本來不及再做一遍這樣的糊名謄抄的事情。
另一方麵,一個臨時舉行的取士,根本沒有必要弄的這麼繁瑣複雜.除非你想把他固定下來。
如果說剛剛討論開始內容,可以解釋為甄選出合格的官員的必要性,畢竟關中地區官員缺口太大,不這麼做的話,無法快速的恢複關中地區的生產。
但糊名製度這種為了保障考試公平的製度,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並不存在下一次類似的取士考試。
這方麵,是秦宓一定要嚴防死守的。
而秦宓一反對,龐統和黃權也明白了道理,雖然他們覺得張溪的想法未必是錯的,但身上自帶的世家屬性,讓他們也對秦宓的說法,保持了默認的態度。
張溪頓時有些急了如果沒有糊名製的話,那寒門子弟憑什麼去跟世家子弟們競爭。
這段時間,就是張溪這裡,都接到了不少人的請托和招呼,張溪就不相信,秦宓,龐統,黃權那邊,會沒有人托人情。
把考生的錄取希望全部寄托在審卷官的個人操守上.張溪真不敢這麼想,哪怕他懷疑的對象是龐統,黃權,秦宓這樣的名士。
張溪也是硬生生的給秦宓懟了回去,擺明的告訴秦宓,糊名製不管用幾次,哪怕隻用這一次,也能保證這一次考試取士的公平性。
言下之意,老子就是信不過你們這幫世家出身的玩意兒。
這下把秦宓給氣的不輕。
這年頭的世家,多少還要點臉,沒到南北朝後期那樣沒皮沒臉的程度。
因此,秦宓對張溪這種擺明質疑他個人品德操守的行為,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真的,秦宓氣的,就差當場拔劍了.如果沒有龐統和黃權攔著的話。
但不管怎麼說,這麼一搞,秦宓和張溪算是徹底鬨翻了,而這個糊名製的事兒,也被擺到了劉備的麵前,由劉備來決斷。
沒辦法啊,兩邊都有理由的。
秦宓是禮部尚書,他堅決不同意在禮部組織的考試中采取糊名製,這事兒是他的權利。
但張溪這次擺明的跟秦宓杠上了,他上書建議考試增加糊名製以保證公平性,這也是他作為人臣的職責,你禮部尚書不答應不要緊,這不是還有天子在呢嘛,一切交給天子決斷。
劉備也為難。
說實話,糊名製這玩意兒的好處,劉備不可能看不到,這確實能保證公平性。
但問題是,劉備同樣能看到,這個製度的出現,擺明了就是對主考官的不信任,也是對取士製度的不信任。
這裡麵,不僅僅涉及到個人品德的問題,也涉及到利益問題這年頭,取士製度不管怎麼改,都是對世家有利的。
劉備不想去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得罪世家,也不想讓張溪提出的這個公平性的建議流產想了半天,弄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劉備表示自己年紀大了,眼神不濟了,看太多試卷會耽誤時間,不如交給黃門侍郎,由黃門侍郎誦讀一遍既可。
至於黃門侍郎誦讀的時候,是先讀文章,還是先讀考生姓名,這個完全是劉備來指定了。
這樣既不用搞什麼糊名製,也能起到糊名製的效果,兩全其美。
秦宓對此無話可說,但秦宓終究對此事,憂心忡忡。
糊名製這件事本身無所謂輕重,真正重要的是,天子就此事表現出來的態度。
天子的表態,似乎是在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是在照顧世家的利益但最終還是變向的采取了糊名製的做法。
原本秦宓以為,這次長安取士,雖然看著胡鬨,但劉備總算是放開了對世家們的防備,可以看做是一種對世家們緩和關係的做法。
但如今看來,天子對世家的態度,依然還是跟以前一樣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