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的好處,一方麵可以滿足對左馮翊布防的需要,另一方麵也能讓士卒們自給自足,就地耕種,囤積駐守所需的軍糧。
而且按照陳祗的估計,不管是大漢還是曹魏,這五年裡兩次大戰,都是急需休養生息的時候,即使以曹魏的體量,連續兩次麵臨兩線,甚至三線作戰,也不是那麼好受的,短期內,是不太可能主動從潼關或者蒲阪津方向發動對關中的攻略的。
這時候遷徙百姓,安排軍屯,正是最合適的時機。
等到曹魏緩過勁來,想要進攻關中了,左馮翊的百姓應該早就遷徙完畢,甚至軍屯也應該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了,到了那個時候,也就可以暫時不需要擔心糧草補給的問題了。
你不得不說,陳祗的這個建議,真的是一個一石多鳥的好建議。
但,終究隻是一個建議而已。
陳祗才能確實出眾,可到底從政時間太短,很多事情在考慮上,終究是稍微欠缺了一些.主意是好主意,但真要實施起來,麻煩其實也不少。
彆的不說,左馮翊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又是天下有名的成熟耕種區.哪兒來這麼多的士兵去搞軍屯啊。
以右扶風為例,二十二萬丁口再加上從左馮翊遷徙過去的七萬丁口,總計近三十萬人,大概能保證耕地的有效利用。
而差不多大小的左馮翊,如果都要用來搞軍屯的話,那麼要安排多少士卒在這邊勞作,才能讓左馮翊的所有耕地不至於荒廢?!
大漢攏共才多少士卒啊,難道都要擱到左馮翊來搞軍屯麼?!
即使在曹魏,軍屯的規模也一直不算太大,而且如果沒有民屯作為補充,軍屯的實際效率也不算太高.在整個左馮翊搞軍屯,那在洛陽的曹丕要是能睡踏實了,那他就跟司馬衷一個德行了。
再一個.季漢在以前,是不搞任何形式的屯田的。
劉備知道百姓希望的是什麼。
這年月百姓也好,世家也罷,對土地的執念是最深的。
沒辦法,誰讓這年月的生產力就這樣,又遭遇亂世的,土地裡長出來的糧食才是這年月最值錢的硬通貨。
因此,劉備集團的策略,一向是儘可能的滿足百姓對土地的需求,讓更多的百姓成為自由民,而不是受到屯田束縛的半農奴。
這不僅僅是對百姓負責,同時也是對國家的賦稅徭役等各項財政收入負責。
同樣,這也是為什麼劉備集團一直以來跟世家的關係都不算太親密,始終打壓世家的原因.真不是為了世家手裡的那點地,關鍵是世家手裡掌握的大量隱匿丁口,這是劉備,諸葛亮,乃至到後來的陳祗執政時期,都無法容忍的。
如今,陳祗建議在左馮翊搞屯田,這個策略劉備是個什麼態度,也實在不好琢磨。
雖然說軍屯的主動權是控製在國家手裡,軍屯也主要是軍隊在做,但如果劉備真的不想搞什麼屯田,不想開這個頭的話,那即使是諸葛亮也未必能說服劉備。
再加上一旦要實施左馮翊遷民,劃分軍屯區,安排士卒換防屯田這也都是一大堆的政務,軍務調整,不是那麼輕鬆簡單一個命令就能解決的。
陳祗到底是年輕了一些,經驗不足,考慮事情稍微簡單了一點。
但這也不能怪他,他的職責就是協助張溪處理政務,既然有主意,他不可能不提出來,至於提出來後怎麼去實行,怎麼去完善,這是需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問題。
因此,張溪在仔細思考陳祗的建議後,覺得好像有點搞頭,立刻派人去找來了蔣琬,魏延二人,從軍政兩方麵入手,討論這個軍屯的可能性。
在跟這兩位討論出個大概後,張溪又一封書信送去左馮翊和右扶風,招左馮翊太守胡奮,郡丞趙累,右扶風太守柳隱,郡丞張翼來長安,商討遷民和軍屯的實際操作可能性。
等到這些人商量出來一個大概可行的報告後,張溪再拿著這個報告,連同自己的奏章一起,去麵見劉備,詳細闡述這個由陳祗提出來的左馮翊遷民軍屯的計劃。
這些事兒,都必須要劉備親自拍板,就不是張溪一個人能做出決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