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十萬這人吧,領軍打仗是廢物了點,但戰略眼光真不差。
如今的東吳,其實多少有些陷入了困境了。
往北打,沒有足夠的騎兵,步兵戰力也不如人,跟曹魏在中原平原地界上拚鬥,根本不占便宜。
雖然奪取了青徐二州,但彭城國沒有拿下,東吳就沒辦法把青徐和淮南連成一片,隨時要麵臨曹魏的反攻。
而以曹魏的野戰能力,東吳的勝算並不大,到最後,免不了是要守城拚消耗的。
可豫州又在曹魏手裡,曹魏隻要從豫州汝南出兵,隨時可以卡住淮南軍北上支援青徐的路線,再配合彭城國的地理位置,青徐隨時可能成為飛地。
到了那個時候,真要拚戰損,東吳是拚不過曹魏的。
這就是彭城國的重要性。
而東吳想要保住青徐,就必須先拿下彭城國,然後西進進攻豫州,進而包圍兗州.可你要在平原地帶跟曹魏的主力步兵和騎兵碰撞,以東吳軍的戰力,真不是人家的對手。
當初能拿下青徐,一個是靠著偷襲,另一個是靠著曹魏必須打關中保衛戰,騰不出手來,否則,哪那麼容易得手。
即使如此,重要的彭城國和豫州汝南郡,依然沒有拿下。
經過這一戰,孫權意識到,往北邊打,短時間是有心無力,能守住現有的地盤,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越往北邊打,東吳的主要戰力水軍就越不能發揮優勢,因此,孫權也在尋求往西邊發展的機會。
以前吧,這個機會是不太可能有的.呂蒙的戰略已經證明了,如果不能快速攻占南郡,等到襄陽的荊州軍反應過來,江東還真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以關羽的指揮能力,徐庶的謀略,王基的擅守,想要在短時間內攻破南郡,確實非常困難。
但如今吧,情況確實不一樣了。
關羽重傷未愈,不能理事,因此徐庶和王基都已經移駐到了襄陽,主持荊州軍政大事。
這幾年荊州軍力主北伐,因此荊州的文臣武將,近乎八成都在襄陽,不管是鄧艾,關平,關興等將軍,還是馬良,費禕,習珍等文官,如今都在江陵,荊南的防務,相對來說非常的空虛。
江夏雖然有文聘在鎮守,但文聘的能力雖然強,可江夏全境貫穿長江,正好是東吳水軍發揮威力的地方。
如果進攻江夏順利的話,東吳水軍可以順著江夏境內的長江水道,直撲南郡。
南郡治所江陵,據探報隻有一萬餘人守衛,而江陵的守將,是一個叫石苞的好色之徒。
至於荊南的武陵郡,太守習宏不善征戰,郡尉李球乃是無名之輩,零陵郡太守潘濬雖為荊州名士,也頗有謀略,但此人私心頗重,也不是不能收買最重要的是,這兩個郡,所有郡兵加起來,也不到八千人。
因此吧,周瑜製定下來的戰略,就是佯攻江夏,吸引荊州軍主力的注意力,把荊州軍主力吸引到江夏方向。
整個荊州,除了關羽和文聘有水戰能力外,其他人水戰經驗極度缺乏。
如今關羽病重,江夏就靠文聘一人支撐,獨木難支。
江夏之戰,是以東吳之長,攻荊州之短,如果順利的話,說不得還能順勢攻下江夏,威脅南郡。
當然,攻不下也不要緊,江夏本來就是疑兵,真正的殺招,是從長沙和桂陽兩郡出發,進攻武陵和零陵。
一旦占據了荊南四郡後,跟蜀漢的荊州軍團隔江對峙,以江東水軍之利隔斷長江,據江自守還是能做到的。
如果蜀漢不甘心丟失兩郡,舉國之兵前來,那麼荊州北方必然防備空虛,對關中之地的支持也會減弱,真到了那個時候,周瑜相信,曹魏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啥都不做的。
一旦北方曹魏動手,免不了又要複刻一波湘水之盟,到了那個時候,東吳吃下了荊南四郡不說,說不定連江夏也能通過談判要回來.到了那個時候,就可以見好就收了。
以周瑜的戰略思路,跟蜀漢翻臉可以,但是吧,也不能跟蜀漢硬拚,給曹魏作嫁衣當務之急,是保持住戰略平衡,繼續讓曹魏和蜀漢死鬥。
東吳要緊的,是趕緊訓練士卒的陸戰能力,想辦法獲取戰馬資源,訓練出屬於江東自己的騎兵,這樣才有資格北上爭霸,進而一統天下。
周瑜的戰略構想,始終是以我為主,所做出的策略,都是儘可能的發揮東吳水軍優勢作戰,不求速勝,也不寄托於曹魏的主動幫忙,一切都以我為主。
孫權越聽,越覺得這是個好計劃,而即使是張昭,這次也難得的沒有跟周瑜唱反調,甚至表達了對這次作戰最大限度的支持。
因為周瑜這次的戰略目的,是非常符合張昭對現階段局勢的判斷的。
既能為東吳謀取足夠的利益,同時也不至於真的讓曹魏的驅虎吞狼之計得逞,是個兩全其美的戰略。
甚至張昭內心都有些感歎,這大概是這麼多年以來,他難得的跟周瑜在戰略思路一致的時候。
但很快,張昭和周瑜思路一致的第二個時刻,就到來了。
孫權對周瑜的戰略思路很滿意,然後吧,就順著這個思路開始開始發散,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想到了北方青徐戰事的問題。
當初吧,周瑜在撤彭城之圍的時候,曾經給孫權上過一封疏奏,一方麵是承認東吳的士卒陸戰能力堪憂,需要加強對士卒陸戰能力的訓練.不僅僅是要求孫權對自己的直屬部隊加強這方麵的訓練,同時也希望孫權明令各世家部將的族兵們,加強這方麵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