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吧,當時孫權是答應了,但實際的執行效果,並不好。
沒辦法,江東實行的是世兵製,孫權本部兵馬不過數萬人,光孫權自己的本部兵馬加強陸戰訓練也沒用啊。
難道真打起來了,隻能把孫權的本部兵馬當成主力來使用?!
就孫權手裡的那幾萬兵馬,也不抗幾次揍啊。
可你要讓世家豪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訓練他們自己族兵,就為了北上替孫權爭奪天下.即使孫權以詔命的形勢下達了詔書,這事兒依然推進不下去。
說到底,還是世兵製的後遺症,沒辦法解決。
要動世兵製,孫權暫時還沒有這麼大的勇氣和成本,因此,孫權隻能從周瑜給自己疏奏上的第二條想辦法。
想辦法組建屬於自己的騎兵部隊。
而要組建騎兵部隊的話,肯定需要戰馬,可這年頭的戰馬產地,一個是幽州,一個是涼州。
涼州那邊現在歸於蜀漢了,兩年前孫權也曾經派出鄭泉為使者,去成都麵見諸葛亮,想要購買涼州戰馬的事兒。
但問題是,那時候蜀漢占據涼州時間也不長,一直到現在,涼州都還屬於要貼錢經營地方的階段,跟涼州各地的豪族以及周邊異族的關係還沒有理順呢。
再一個,蜀漢也是要進取中原的勢力,他們也要組建騎兵,如今的蜀漢涼州軍團都沒有正式組建出來呢,哪有多餘的馬匹賣給東吳啊。
因此啊,雖然孫權派出了使者去成都,諸葛亮卻隻能含糊推辭.這還是看在兩家算是盟友的份上,否則諸葛亮估計直接就拒絕了。
蜀漢那邊弄不到戰馬來組建騎兵,孫權也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啊於是孫權就把目光放到了遼東公孫家身上。
如今的遼東公孫氏,是公孫恭掌權。
而遼東公孫氏,雖然在明麵上臣服於曹魏政權,但實際上,公孫氏在遼東基本可以算是自成一家,除了名義上給曹魏政權納貢稱臣外,實際跟割據一方的諸侯沒什麼區彆。
隻是呢,如今的公孫氏的家主是公孫恭,公孫恭這個人,懼怕曹魏的威脅,一直對曹魏方麵俯首帖耳,因此孫權一開始派去聯絡公孫恭,要求購買幽州戰馬的使者,被公孫恭給趕了回來。
本來吧,孫權以為,短時間內,自己是沒辦法搞到馬匹了,但誰知道,隨著東吳使者一起回到東吳的,還有遼東來的使者。
不是公孫恭派來的使者,而是公孫恭的侄子,公孫度派來的使者。
公孫度和公孫恭對曹魏的態度並不一樣,公孫度有野心,也比公孫恭更加有能力,他不想就這麼一輩子臣服於人,他也想成為割據諸侯之一。
因此,公孫度派人來聯絡孫權,表示可以提供部分馬匹給東吳,換取東吳對他的支持,在必要的時候,兩家可以結盟。
孫權聞聽,頓時欣喜若狂,打算聯絡這個公孫度,不僅封官賜賞,還打算正式跟公孫度結盟。
這事兒吧,是孫權自己一個琢磨出來的主意,但好在,這個時候的孫權還不算徹底糊塗,今天正好扯到這裡了,孫權就把自己的這個打算說出來,問問周瑜和張昭的意見。
周瑜和張昭一聽孫權的話,頓時心裡不知道該作何感想特麼遠交近攻也不是你這麼個搞法的啊。
張昭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
公孫度不過是公孫恭的侄子,他甚至都不能代表遼東公孫氏,孫權跟公孫度結盟,根本就是自降身份,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再一個,就算公孫度能取代公孫恭,決定結盟的事兒.遼東距離江東實在是太遠了,兩者結盟根本無法互為應援,遼東出點什麼事兒,等江東的船隊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結盟如果隻是口頭盟約還好,孫權又是封官,又是賞賜的,回頭人家一看情況不對,來個一退六二五,直接不認賬,孫權錢白花,官白給不說,事情鬨大的話,就徹底成了笑話了。
張昭是肯定不能同意孫權這麼傻缺的行為的。
當然,這話你要好好的說,孫權在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說不定也就改正了.可張昭那個脾氣,那個年紀,那個輩分,他是真的有什麼就說什麼,一點顧忌都沒有。
直接把孫權給氣到了。
曆史上呢,孫權這麼一氣,直接跟張昭吵架鬨翻了,孫權諷刺張昭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是投降派,要聽張昭的,他早就完蛋了。
結果張昭一氣之下,直接回家蹲著,在自己的家門裡砌了一堵牆,那意思老頭子沒用了,以後誰也不見了。
然後孫權知道後,也派人在張昭的門外砌了一堵牆,那意思你要不出來,就永遠彆出來了。
一個中年人,一個老頭,兩人吵起架來就跟幼兒園小朋友一樣,實在是看的讓人覺得幼稚。
可如今不同啊,孫權雖然生氣,但國政上的事兒,又不是隻有張昭一個人可以問.這不是還有個周瑜在呢嘛。
這下好了,原本曆史上應該躺在墳墓裡看戲的周瑜,這次不得不親曆這麼一回了。
但實話實說啊自家主公是不是當了皇帝後,腦子都丟在後宮裡了?!
特麼這事兒還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