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世家(1 / 2)

事實上,張溪早就想跟這些關中世家們好好談談了。

倒不是跟以往那樣,張溪想要整治這幫關中世家.說實話,張溪依然不信任這些世家豪族們的節操,但,關中的特殊情況,讓張溪突然有種想法,想要嘗試一下對世家進行“改造”。

事實上,張溪對於世家的厭惡,主要源自曆史上兩晉南北朝時期,世家的胡作非為,互相內耗,甚至有奶就是娘.這段曆史,簡直是百姓的黑暗悲歌。

真的,但凡那個時代的世家大族們能多點公心,少點私利,就算是十個司馬衷在位,也毀不了一個剛剛大一統不到五十年的王朝。

而之所以造成這些世家豪族無法無天的原因,除了司馬家的縱容外,世家豪族掌握從地方到中央的權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造成這一切的元凶,真不是九品中正製。

九品中正製隻是世家掌權的一個體現,真正讓世家有底氣跟中央朝廷對抗,掀起八王之亂的底氣,在於世家們掌握了大量的地方土地所有權。

張溪其實也不偏向中央集權,但世家這種公然兼並土地的行為,顯然更加讓張溪無法接受。

漢武帝還有下輪台罪己詔的一天,但世家對土地的貪婪,是不會有任何收斂的。

因此,張溪希望,能減少世家對土地的兼並,而這事兒,在這個時代,卻相當的不容易。

世家追求利益,而這年頭,能有最大利益產出的,就是土地。

糧食這東西,在任何時代都是硬通貨,盛世要吃糧,亂世更需要吃糧。

你想要讓世家減少多土地的渴望,必須給與世家另一條可以取代土地的利益產出鏈。

但事實上,這並不容易。

張溪不是沒有想過,想辦法提高商人地位,推動商業發展,引導世家轉型成為商業性家族,這樣就能讓世家通過商業積累財富,從而降低他們對土地的需求。

張溪早年還在成都當兵部尚書的時候,曾經正兒八經的跟諸葛亮,劉巴兩人討論過這個問題,但遭到了兩位當世經濟奇才的一致反對。

理由很簡單,這根本不現實。

如今的土地畝產就那麼多,而人總是要吃飯的,你在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貿然去發展商業,隻會讓財富更加向世家集中,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平民百姓失去對基本生存商品的定價權。

這樣做的最後結果,隻會讓世家在掌握了大量錢財的同時,加大對百姓土地的兼並。

而一旦世家做到了那一步,手裡有糧,同時又有錢他們要是不造反,也得變著法的來掌控朝政,通過朝廷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土地和錢財。

諸葛亮和劉巴這麼一說,張溪才算恍然大悟,明白為啥曆朝曆代的皇帝都要重農抑商了。

重農,是為了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隻有百姓吃飽了,他們才不會起來造反。

抑商,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老百姓農閒時做出來貼補家用的那三瓜兩棗,也不是因為什麼無奸不商.純粹是為了防止那些地方豪族們借此斂財坐大,威脅皇權。

曆朝曆代,都是鼓勵各地開辦集市,允許百姓在集市上自由交易的,甚至很多朝代對於這種市稅的定額都很低,這算是增加百姓收入的一種辦法,朝廷隻會鼓勵,從來不會禁止。

朝廷真正防的,是大宗貨品的交易,而往往能進行大宗貨品交易的人,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百姓。

這樣的人,不給他打成商人,從根上斷絕他們進入仕途的可能,皇帝怎麼能安心呢?!

因此吧,張溪建議提高商人地位,發展商業的想法,第一時間遭到了劉巴和諸葛亮的勸阻。

所以說啊,那些一穿越回古代都想著要發展商業來代替農業的前輩們,大概率腦子都不怎麼樣.也不想想,國家財政收入再多,地主階級再富裕,你卻沒有足夠的糧食讓百姓吃飽,管屁用。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張溪頓時息了好多的心思.包括但不限於,發展羊毛產業,派兵鑿通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等等。

這些事兒,可以做,但不是現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