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東吳在想什麼,都不用劉曄,蔣濟幫曹丕分析,曹丕自己都能想得到。
東吳不傻,他們也不想冒著可能給曹魏做嫁衣的風險,進攻荊州。
要知道,進攻荊州,就代表著跟蜀漢之間的盟約破裂,自己少了一個外部盟友不說,萬一再達不成戰略目的,那損失可就大了。
因此啊,東吳方麵提出要曹魏先出兵吸引荊州軍主力的注意力,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麵,這麼做確實可以提高背刺荊州的成功率,另一方麵,也算是逼著曹魏表態,讓蜀漢忌憚於魏吳聯盟,即使在東吳攻不下荊州後,也不至於徹底跟東吳翻臉。
反正就一句話——荊州東吳也要,蜀漢呢,東吳也不想完全得罪。
這就是曹丕看不起東吳的地方.格局太小。
就這個格局,還想著三足鼎立,乃至於北上爭奪天下?!
能守住你那江東一畝三分地,都算是老天庇佑了。
因此,曹丕其實很看不起孫權。
可看不起歸看不起,煽動東吳背盟進攻荊州,對大魏來說,終究是好處大於壞處的。
因此,曹丕召集劉曄和蔣濟,就是想問問,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在不用太多兵力,不消耗自身的情況下,吸引襄陽荊州軍的注意力,完成對東吳的約定。
這事兒吧,其實也不難。
劉曄就建議曹丕,可以令司馬懿領宛城之兵南下,進攻被蜀賊占據的鄧縣。
如果能打下來,等於是重建了宛城之前的一道屏障,再按照已故的張遼將軍遺留下來的宛城防禦體係,重建三道防禦,起碼對保衛宛城門戶來說,是一個好事兒。
打不下來也不要緊,鄧縣的重要性,蜀賊不可能不知道,因此必然會引兵去救援,這就客觀上達到了吸引荊州兵北上的戰略。
如果還嫌不夠,還可以讓許昌王淩引兵,從側翼進攻新野,切斷南陽郡和襄陽郡之間的聯係,如果擔心兵力不足的話,還可以催一催在汝南裝病都裝了一年多的曹休,鬨情緒也該鬨的差不多了,該出來動動筋骨了。
這主意吧,倒是不錯可曹丕聽著多少有點不是味。
為了策應江東,自己難道還要勞師動眾的兩麵夾擊,又是進攻鄧縣,又是進攻新野的.萬一沒控製住局勢,真的在荊北大戰一場,那不是得不償失麼?!
直白的說,曹丕雖然想讓東吳背刺荊州,但他也不想出太多的力,他的戰略目標,始終是放在關中平原上。
奪回關中,可比攻占襄陽要有誘惑力的多。
所以吧,曹丕就一直猶猶豫豫的,不下決斷。
劉曄一看這情況,自己也閉嘴了,順帶的用目光示意蔣濟。
自己出的主意,劉曄也不好轉眼就自己推翻了,終歸是要點麵子的.這事兒還得蔣濟來。
而蔣濟呢,也明白了劉曄的用意,立刻出麵,拱手建議——如果不想勞師動眾的話,那咱們就做個樣子,在宛城和許昌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架勢來,蜀賊細作探知後,必然不敢大意,一樣會派出援軍支援鄧縣和新野的。
這樣,咱們不用出兵,但同樣達到了牽製荊州軍的目的,兩全其美。
曹丕頓時大喜,當下拍板決定,就這麼乾。
當然,對東吳那邊的說法,曹丕是表示會從宛城和許昌出兵,進攻荊北,牽製蜀軍.實際出不出兵不重要,隻要東吳出兵了就行。
可問題是,東吳那邊也不傻啊.都不用看到你曹魏是不是出兵,消息傳回東吳,孫權第一時間就開始懷疑上了。
這個曹丕,什麼時候變的這麼好說話了,還兩路夾擊.你要有這個本事,你早就進兵襄樊了,還用跟我結盟,用承認青徐二州的歸屬來換取我進攻荊州?!
這答應的也太快了實在不能讓人不犯嘀咕啊。
為此,孫權再次秘密召見了周瑜和張昭兩人,商議進兵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