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1 / 2)

有一說一,自從重新討回江夏後,關羽對江夏就一直非常重視。

不僅安排了荊州老將軍文聘鎮守江夏,而且曆次北伐,關羽就沒有從江夏抽調過一兵一卒。

江夏的地理位置多重要,關羽非常清楚,那就是一個看住江東鼠輩的眼睛,是荊州麵對江東的第一道防線。

這個方向,是不能輕易調動任何兵卒的。

畢竟就江東鼠輩的德行,他們能背刺一次大漢,那就有可能背刺第二次,對於這點,如今關羽是不會有任何懷疑的。

因此,江夏郡在文聘的掌控下,一直對江東,亦即是現在的東吳,充滿了戒心。

孫權突然背刺,不宣而戰,確實搶占了先機,一下奪取了下雉和靳春兩縣,但很快,文聘就已經反應了過來。

可問題在於,文聘雖然反應的也算及時,但這次孫權率領了足足五萬多軍卒進攻江夏,而江夏守軍,陸軍加上水軍,一共隻有一萬五千人。

水軍一萬人,這是文聘守衛江夏的最大依仗,剩下的五千人,還是分布在各縣的郡兵。

兵力處在絕對的劣勢不說,江夏水軍是不是能乾的過東吳水軍,這個文聘也不敢打包票。

如果兵力相當,以一萬江夏水軍去對陣一萬東吳水軍,那文聘是不帶發怵的,不就是拚一下嘛,誰贏誰輸真不一定。

可這次東吳來了五萬多人,而以東吳軍卒的特性,他們的士卒,既是陸上步卒,又是水軍.一萬打五萬,雙方都是精通水戰之輩,文聘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能以一敵五的程度。

因此,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想擋住東吳的進軍速度,堅守城池,等待襄陽方麵的援軍。

其實吧,從襄陽到江夏,並不算太遠。

東吳進攻江夏,是逆長江而上,還要考慮水文條件適不適合進攻。而襄陽到江夏,那是順著漢水而下,隻要文聘能在西陵堅持上十天半個月,那襄陽的援兵,大概就能抵達夏口了。

到了那個時候,以襄陽水軍彙合江夏水軍,未必沒有跟東吳在長江上交鋒的可能。

至於陸軍說真的,不是文聘小瞧東吳的陸戰能力,在陸地上,文聘憑借城防,以一敵五可能夠嗆,但以一敵三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因此,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拖延時間,等待從襄陽而來的援兵。

這個問題,文聘也著實為難。

如今的西陵縣城內,郡兵不過兩千,水軍雖然有一萬,但這一萬水軍有大用,而且水軍營寨也不在靠近內陸的西陵,而是安排在了夏口遠水解不了近火。

如果孫權真的這麼一路沿江而上,突破了鄂縣和邾縣的防禦,進攻西陵的話,那文聘就隻能以兩千郡兵,阻擋東吳足足五萬大軍的圍攻了。

這種事兒,不管文聘怎麼想,都覺得有問題。

愁的文聘來回踱步,苦思退敵之策。

文聘不是張溪,做不出那種沉船截江的事情來而且這事兒在鄂縣可以做,但在西陵縣,做不了這事兒。

鄂縣附近是三江口,長江有數的幾個狹窄區域,沉船截江是有可能的。

西陵縣靠近內陸,離長江最近的地方也有八十餘裡,而且江麵寬闊,就算把江夏水軍的船全部鑿沉了,也不見得能堵住江麵。

再說了,如今的東吳,也不是早年的江東了,如今的東吳終歸是一國,孫權不需要為了一點援軍去跟世家磨嘴皮子.這次一出手就是五萬士卒進攻江夏,這在早年間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當初張溪不過是麵臨一萬多江東士卒而已,他以三千士卒守鄂縣,占據城防,能拖到周瑜退兵。

但如今,文聘手裡隻有兩千郡兵,麵對的則是五萬東吳士卒換張溪來,硬守的話,一樣守不住。

因此,文聘必須想辦法,用計謀拖延這段時間。

而文聘,終究是想到了辦法,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首先,文聘下令,讓原本分散在江夏各縣的郡兵,立刻前往西陵集結,儘可能的在西陵集結出守城需要的兵力。

其餘縣城丟了也就丟了,隻要郡治西陵和水軍基地夏口不丟,那就不是大問題。

其次,文聘下令各縣,在送走郡兵後,全都一如往常,做出一副平靜的姿態來,哪怕他東吳大軍從水麵上大張旗鼓的路過,該出城種地的依然出城種地,該上山砍柴的繼續上山砍柴,甚至連原本預定的集市都不要中斷,哪怕是東吳士卒上岸采買,該賣就賣。

下完這些命令後,文聘直接下令打開西陵縣四城門,做出一副毫無防備的架勢,接著又把自己關在太守府內,做出一副無事發生的態度出來。

這一手,直接把孫權給整不會了。

這算什麼意思?!

自己都已經領兵攻破了下雉和靳春兩縣了,文聘作為荊州宿將,不可能不知道吧?!

這個應對方案,算是個啥?!

你要是換成彆人,孫權還會以為這是江夏守將嚇破了膽,不敢對抗自己帶來的“天兵”。

可.這是文聘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