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七月份了,再不出兵襲擾,等到八九月份,關中一年的糧食可就該熟了。
一旦入冬,那還襲擾個屁啊。
因此,曹丕在征詢了劉曄和蔣濟的意見後,直接給武關的郭淮,函穀關的曹真下令,讓他們擇機出關中,襲擾三輔,燒毀關中莊稼。
而郭淮和曹真接到詔令後,也沒有怠慢,立刻出兵,開始對關中襲擾。
但.其實並不順利。
郭淮這邊進行的不順利,倒也情有可原。
要是三月初的時候出兵,武關道口就那麼十幾個鄔堡,想要徹底封鎖住武關道,阻止魏軍出沒,難度還是很大的。
即使柳隱,句扶擅守,諸葛虔能來回接應,要想阻擋住分成數股小股部隊的魏軍進入右扶風,多少還是有些難度的。
可問題是,曹魏拖了快半年才發動攻勢.這半年時間裡,柳隱可沒閒著,沒事兒就修築鄔堡,如今武關道口的鄔堡,已經有三十餘個,而縱深更是直接拓展到距離武關道四五十裡的範圍內。
郭淮領兵一出武關道,一頭就撞上了一大群的鄔堡,就算分兵滲透,周圍四五十裡地都是鄔堡,根本無法繼續深入右扶風,就是想以戰養戰,也沒有這個基礎條件。
不解決這些鄔堡,孤軍深入,也不過是死的快慢的問題而已。
郭淮也嘗試進攻過這些鄔堡,但這些鄔堡,就跟郭淮當年在褒斜道口跟陳到對峙的時候見過的那些堡壘一樣,堅固異常不說,一個鄔堡內能安排下大量的軍械和足足兩三百軍卒,想要攻克這樣的鄔堡,沒有個千餘人進攻,根本不可能。
更彆說這些鄔堡之間幾乎隻相隔個五裡到十裡路,一個地方遭遇進攻,其他地方的蜀賊來援,都花不了半天的時間。
郭淮手頭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力來跟這些鄔堡群死磕,在進攻了幾次鄔堡無果後,郭淮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退兵,退回武關,然後直接上書請罪,承認自己作戰不利。
郭淮這邊進展不利,而王昶那邊,進攻的雖然比郭淮要順利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曹真領命後,自己繼續據守函穀關以防萬一,同時任命王昶為潼關的前線總指揮,按照之前協定的方略,以七千士卒,分兵七路,對左馮翊地區展開襲擾,王昶自領三千人為後隊,駐守潼關,以作接應。
七路千人隊領命出發,離開潼關,往左馮翊進發。
然後王昶發現,這七個千人隊,想要在左馮翊內遊擊襲擾,其實也不容易。
各地郡兵一看到魏軍出現,全都在第一時間縮回縣城防守。
這倒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郡兵數量少而戰鬥力不足,肯定不會選擇正麵硬碰一千魏軍的,縮回縣城防守,屬於常規操作。
但這幫郡兵龜縮回去後,居然在第一時間點燃了狼煙,緊接著,在不到半個上午的時間內,一支千餘人的蜀賊精銳就出現了。
這個速度,就跟這些蜀賊精銳就駐紮在附近一樣,打了好幾個千人隊措手不及。
一幫魏軍士卒正忙著在田裡放火燒莊稼呢,結果沒一會兒的功夫蜀賊就殺過來了.能反應過來及時撤退的,都是千人隊校尉領軍有方,應變得宜了。
而最要命的是,王昶派出的千人部隊,幾乎在跟這些蜀賊的交手中,全麵潰敗,無一能完成任務的。
雖然自身的傷亡也不算大,那些蜀賊並沒有全力追趕,但自己也沒有完成多少戰略任務。
確實是燒毀了一些良田內的莊稼,但那點損失,對一個縣來說都不算什麼大損失,更彆說是針對一整個郡來說了。
王昶領兵在左馮翊地區來回作戰了近一個月,前後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燒毀幾十頃田地,倒是自家士卒損失了近兩千人.都快趕上一次大規模作戰了。
鬨得王昶也不得不暫停騷擾,然後親自趕到函穀關去麵見曹真,講述詳情。
而曹真也不是無腦之人,一聽王昶的回報,頓時也意識到這其中的問題——蜀賊哪裡來的這麼多的戰力強橫的士卒?!
再一聯想到之前細作傳回的軍報,說張溪把一萬北軍化整為零.現在曹真算是明白,這一萬北軍到底去哪兒了。
可這事兒吧,還真有點不好跟曹丕直接回報.畢竟當初朝堂上的一群人都以為,這一萬蜀賊化整為零,是要偷渡過黃河,騷擾河東地區的。
可如今一看,人家就是留在左馮翊,加強左馮翊的防守而已,根本沒想那麼多。
這個判斷失誤的鍋,到底該誰來背?!
曹真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學習郭淮,上書請罪吧該不該背鍋,那不是自己決定的,這是曹丕決定的。
自己作為臣子,至少得有一個背鍋的覺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