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說的就是諸葛亮。
其實真要說起單獨領兵經驗,法正認為諸葛亮的那次入川救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單獨為帥。
但問題是,如今諸葛亮是丞相,他肩負著總領朝政的重任,是最不適合領兵出征的人選。
再一個.諸葛亮真的願意離開成都,北上平叛麼?!
要知道,在成都,諸葛亮就是群臣之首,威望日重。
一旦北征,戰事順利不過是給諸葛亮執政增加一些威望,可一旦戰事不順,不能快速平定羌兵,那對諸葛亮的威望打擊,也是非常大的。
諸葛亮根本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因此,法正雖然想到了,但他卻依然沒有開口,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可問題是,諸葛亮也不是笨蛋呐。
龐統的那些話,不僅能啟發法正,諸葛亮同樣也想到了自己早年的一些統兵經曆。
真要說統領數萬兵馬,如今的成都城內,除了張飛外,就屬自己有經驗了。
而法正的那些擔心,實話實說,諸葛亮是一點都沒有。
隻有圖謀不軌的權臣,才會想著坐守都城不動,掌控所有權利.不管是曆史上的諸葛亮,還是現在的諸葛亮,都沒有這個想法。
朝政方麵,可以托付給龐統,法正,董和,秦宓等人,再加上張裔的輔助,問題應該不大。
平定羌人叛亂,要求的是速戰速決,隻要自己能進軍順利,打羌人的難度,其實真不比當年入川的難度要大。
更何況,隻要自己領兵進入關中,漢中的李嚴,涼州的趙雲,甚至關中的張溪,都能成為自己的助力哪怕不能全部調動平叛,但至少也能有人幫著自己參謀,這就能極大的減少因為自己領兵經驗不足而造成的風險。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諸葛亮自己也想積累軍陣經驗。
中原距離蜀地實在是太遠了,將來北伐中原,諸葛亮作為丞相,是不可能一直坐鎮成都的這裡太大後方了。
如今這個時代的通訊效率低下,不管是關中出兵北伐還是從荊州出兵北伐,諸葛亮肯定要總覽北伐大局的,在成都呆著,消息太滯後,不利於決策。
因此,到了那個時候,諸葛亮必定會領軍北上,甚至有可能要親臨關中,臨陣決策的。
而一旦進攻中原,這裡是曹魏的核心區域之一,曹魏經營多年,大漢缺乏地利和人和的優勢,容錯率更低,根本不允許諸葛亮用北伐這樣的大事來練手。
正好這次可以借著羌人作亂的機會練練手,免得到了真正需要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會舉止失措,耽誤北伐大業。
思來想去後,諸葛亮最終決定,由法正坐鎮成都,輔佐天子署理朝政,張飛留守掌控南軍,拱衛天子安全。
自己親自領兵出征,拜龐統為軍師,以吳懿為前部督,領張南,馮習,傅肜,薑維,馬謖等將,進軍漢中,北上平叛。
消息傳出,舉朝皆驚。
誰也沒想到,堂堂大漢丞相,居然為了一個地方胡人叛亂,要親自領兵出征.太過於孟浪了。
萬一有失,這可如何是好?!
不免有朝臣親自登門拜訪,勸說諸葛亮放棄出征的念頭裡麵固然有不少是真心覺得諸葛亮過於冒失的人,比如說董和,虞翻等人,他們就覺得諸葛亮身為丞相,丟下朝政工作不管,突然領兵出征平叛,是本末倒置。
但也有些人,多少有點私心,比如說秦宓,譙周。
益州人是真的有些怕了,怕這次諸葛亮親自出征,會有不好的預示。
前兩年諸葛亮站在益州世家一麵,支持了益州世家休養生息的國策建議,給了益州世家們喘息的機會。
這次,諸葛亮居然親自領兵平叛,這是不是意味著,諸葛亮已經放棄了休養生息的國策,轉而開始支持對外征戰的策略了呢?!
這對益州世家們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來,還沒來得及撈錢呢,這就又要掏錢了?!
因此,秦宓和譙周的勸諫,多少帶點私心,想試探一下諸葛亮的態度。
這些人,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都被諸葛亮給擋了回去。
這事兒啊,諸葛亮已經跟法正,龐統達成了一致,也成功說服了張飛,取得張飛的同意,給出了北軍的虎符.那麼剩下的人是什麼意見,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就這樣,建興四年十月下旬,諸葛亮在成都出兵,率三萬大漢北軍北上,先入漢中,彙合漢中的李嚴所部一起,北進關中,平定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