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吧,機會擺在麵前,不抓住是要遭天譴的。
尤其是麵對羌人這樣的異族作戰,真的不能想的太多。
如果現在豲道縣內的軍隊是魏軍,領兵的還是郭淮這樣的名將,那張溪必然會選擇小心謹慎,擔心這兩個投誠部落是郭淮放出來的誘餌。
但羌人.真不是張溪小瞧了羌人,他們真的沒有這個腦子。
但凡有腦子,他們就不會在冀縣城下敗的那麼快,也不會被龐德的三千騎兵,在西縣城下被嚇的四散奔逃了。
因此,張溪和馬岱一致認為,羌人彼此猜忌防備,乃至互相內訌是真的,這種機會要是不把握住,那就太對不起天賜戰機了。
托了兩個投誠部落首領的福,張溪如今已經知道了羌人的具體兵力部署。
羌人確實因為矛盾激化而彼此猜忌,哪怕是羌人五部,也沒有集中到一起,而是分散在了南安郡各縣。
豲道縣內駐紮的,是羌人五部中的最大的兩個部落,羌兵壯丁大概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婦孺三萬餘人,其中騎兵有五千人的規模,是目前戰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本來吧,張溪選擇進兵狄道,在狄道口堵人,也算是無奈之舉。
狄道位於豲道縣以西五十裡處,如果從戰術角度來考慮,進攻豲道縣,可比堵狄道來的有價值的多。
但問題是,根據張溪戰前獲得的情報,羌人五部聚集在豲道縣過冬.即使再怎麼低估羌人可作戰人數,豲道縣也應該有四五萬可戰之兵,七八萬婦孺老幼,加起來有十萬人以上。
攻城難度太大了。
即使羌人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但如果他們一心要跑.十萬羌人啊,就靠張溪手頭的那點人,能堵住多少人?!
不得已,張溪隻能選擇退而求其次,選擇紮兵狄道堵人。
但現在,投降的羌人首領告訴張溪,豲道縣加上婦孺,也隻有不到五萬羌人,而自己有一萬多步騎聯軍。
以羌人的作戰風格,他們必然不可能據城死守,等待援軍.如今羌人都在猜忌內訌,豲道縣的羌人有沒有援軍都不一定呢。
因此吧,張溪在心裡劃拉了一下,覺得以自己手頭的軍隊,進攻豲道縣,如果能打一個出其不意,也不是沒有可能突襲占據豲道縣。
而一旦張溪占據了豲道縣,在其他各縣盤踞的羌人想要退回草原,除非是跟西縣城下那樣丟下牛羊,婦孺,輜重的四散潰逃,否則根本不可能繞過豲道縣,退往狄道。
戰機已經出現了,張溪自然不能放過,一路急行軍,爭取搶在豲道縣的羌人反應過來之前,發動攻城。
雖然因為是急行軍,不太可能製造大型攻城器械,但問題是羌人也不擅長守城啊,就鉤梯一項,羌人也沒啥應對經驗。
為了搶時間,張溪必須選擇風險比較大的攻城方略。
但.張溪也沒想到,事情能進展的那麼順利。
當張溪領兵突然出現在豲道城下的時候,豲道城內的羌人才剛剛反應過來,將將來得及關閉城門,城牆上站滿了手足無措,不知道接下來要乾什麼好的羌人士兵。
而當張溪休整一夜,準備第二天攻城的時候.當天夜裡,豲道縣城內,卻突然傳出了喊殺聲,鬨的張溪三人全都覺得莫名其妙。
而更加讓張溪三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第二天一早,豲道縣城門居然就這麼打開了。
一個五大三粗的羌人將軍,綁著另一個五大三粗的羌人俘虜,帶著一臉諂媚的笑容,出城向張溪請降。
真的,張溪都鬱悶了.這叫什麼事兒?!
出於謹慎起見,張溪讓馬岱進城先控製城防,確認不是“請君入甕”之計後,張溪才和龐德一起,在那個一臉諂媚的羌人首領的陪同下,領軍進城。
然後吧,才算是真正的搞清楚了這場稀裡糊塗的攻城戰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隻能說,張溪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巧了。
羌人內部互相猜忌,已經發展到羌人五部之間都開始互相不信任,都以為對方想要借機針對自己,吞並自己部落的地步。
而當張溪突然出現在豲道縣城外,同時還帶著兩個明顯是羌人的部落首領,這一切,讓駐紮在豲道縣的羌人兩部,猜忌到達了頂點。
羌人五部其實都想過,這個冬天過去後,該怎麼向大漢朝廷服軟,在儘可能保證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擺脫這次反叛的影響。
按照羌人的“傳統”,打的過的時候自然不用說,一旦打不過了,選擇投降大漢朝廷,換取自己部族生存的機會,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