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孫權再次召集周瑜,張昭,孫韶,朱桓,顧雍,步騭等人議事。
後麵四個人嘛,稍微提供點建議就可以了,孫權真正要找來做決定的人,其實就是張昭和周瑜兩人。
但.這兩人最近的身體狀況,都不算太好。
張昭不用說了,老爺子今年都七十二了,在這個時代,算是高壽人瑞了。
七十好幾的人了,你不可能再把他當成四十歲來用小毛小病不斷,已經是張昭如今的常態了。
至於周瑜,那就更不用說了。
周瑜也已經五十多了,而且周瑜自從在巴丘撿回一條命後,身體狀況就一直不太好,三年前在徐州領兵過冬,更是糟了老罪了,如果不是孫權用樊阿換來了杜度給周瑜看病,周瑜都不一定能挺過來。
這三年多的休養,周瑜雖然是保住了性命,但如今已經很少參與軍中事務,近乎半休養的狀態了。
這兩位,真的,孫權覺得吧,真是用一次少一次了但如此大的事情,他又不能不問問這兩人的意見。
召集了以周瑜和張昭為首的文武心腹重臣,孫權把鄧芝的條件一說,周瑜和張昭都陷入了沉思。
這倆其實在聽到孫權說起這事兒後,孫權能想到的事情,這倆也已經想到了。
看著似乎是個好機會,用一場裝模做樣的出兵,換取一個戰略要地,怎麼想都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可這兩位,要是跟孫權一樣隻能想到這一層,他們也就不配在東吳享受這樣特殊的地位待遇了。
張昭首先想到的是,是孫權真這麼做以後的政治影響。
咱爺們已經兩次背盟了,有些事,再一,再二,不可再三的。
第一次背盟,好歹有個天子詔書為借口,咱們那時候是大漢臣子,天子下詔要咱們進攻荊州的關羽,咱們不能不聽雖然說出去有點扯吧,但好歹算個遮羞布。
第二次背盟,是時局有變,天下三分,咱們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著想,是為了全據長江,以保護江東子民.這玩意兒雖然外人不怎麼信,但對內,咱們也算是交代的過去。
可如果這次再跟蜀漢一起結盟進攻曹魏,那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上次背盟也就背了,好歹也有借口,但不能再重新跟蜀漢繼續結盟,必須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那咱們上次背盟的借口,才會有人信。
一有好處就結盟,沒有好處就背盟咱爺們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真要落一個“反複無常”的罵名,彆說曹魏和蜀漢怎麼想了,咱們內部的那些個世家大族,士卒將軍們,又該怎麼想了?!
所以啊,張昭是堅決反對,跟蜀漢重新結盟的私下默契一下是一回事兒,但明麵上,絕對不能接受蜀漢以江夏郡為條件,換取東吳出兵北上的。
你一旦接受這個條件,並且以此為借口出兵,必然會落人口實,影響自家的聲譽。
而周瑜呢,主要是從軍事層麵考慮,他其實也不太讚成這麼做。
沒辦法,東吳的軍製改革受限於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的雙重壓力,進行的一直不順利,而孫權也沒有徹底完成改革的決心,這事兒什麼時候能收尾,連孫權本人都不知道。
如今的東吳士卒,陸戰能力雖然比以前有了不少的改善,但真要在北上在平原和曹魏郡兵交鋒,周瑜依然不覺得能有勝算。
打守城戰也許還行,打進攻戰.那結果不會比三年前好到哪兒去。
如今還不到跟曹魏正式翻臉,北上進攻中原的最好時機。
而且吧,如今曹魏集團在彭城,汝南兩地的防禦安排,也可以說是做的相當的周密。
彭城背靠兗州,雖然徐晃,臧霸等老將軍相繼過世,但繼任的賈逵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人,此人文韜武略全都精通,再加上一個老狐狸蔣濟的輔佐以陸遜,徐盛,諸葛瑾三人之能,依然拿這倆沒辦法,就算周瑜親自領兵北上,估計也討不到什麼好去。
汝南郡倒不是不可以考慮,曹休此人雖然能力也不錯,但此人有些自視過高,這樣的人鎮守汝南,總能找到合適的破綻進攻的。
但問題是,汝南身後是許都,那邊不僅有曹魏的精兵鎮守,守將王淩據說也是一員文武雙全之將,而且王淩本人和曹休之間的私交很不錯,有了許昌作為汝南的後援,要想短期內攻破汝南,希望也不大。
因此,周瑜覺得,雖然江夏郡確實對東吳很重要,但北上進兵能取得的戰果有限,搞不好還會給蜀漢做嫁衣不做也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