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控製下的荊南二郡,其中武陵郡太守是習宏,零陵郡太守是潘濬。
論地盤,武陵郡更大一些,但武陵郡四周幾乎都是五溪蠻族,地方治安不穩定,再加上山地偏多,可耕種麵積較少如果不是身處連接江陵的要處,戰略位置重要,武陵郡基本跟偏遠山區沒什麼區彆。
與之相對應的,零陵郡境內雖然山地也不少,但零陵郡的東側緊鄰長沙,在這個時空,潘濬受到了張溪的啟發,對改淤為田的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零陵郡東側的沼澤地,經過潘濬十幾年不間斷的改造後,已經成為了不小的一片良田區。
而零陵郡南側,更是靠近交州,地勢平坦不說,可耕種麵積本來就不少,因此從經濟層麵來講,零陵郡的價值,要比武陵郡大的多。
而潘濬作為零陵太守,在這地方經營了十幾年,郡內幾乎都是潘濬的心腹親信,而且襄陽潘氏也跟著舉族南遷,在零陵郡紮根,潘氏一族的核心利益,都在零陵郡。
潘氏一脈,如今在零陵郡根深蒂固,隱隱已經有成為一方頂級世家的模樣了。
雖然這些年,潘濬一直還算聽話,對朝廷也表現出了應有的恭敬.但上次東吳偷襲荊南時,潘濬的表現,就已經讓諸葛亮有所警惕了。
當時的潘濬,不僅隱瞞了桂陽和長沙兩地吳軍的動向,並且在開戰後,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猶豫。
如果不是陳到快速領著北軍進駐武陵,潘濬最後會不會選擇投降東吳,還真的不好說。
畢竟在這些世家的眼裡,主君是誰並不重要,保住家族利益和家族產業,那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諸葛亮有意放棄荊南二郡,令所有郡兵官吏北遷拱衛江陵.潘濬會怎麼想,還真的不好說。
而且吧,潘濬作為荊州大儒,潘氏在荊州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
自從赤壁一戰後,荊州四大世家,蒯氏和蔡氏相繼北遷,雖然在襄陽也留下了一支分家,但影響力衰退是可以預見的。
也是趁著這個時機,襄陽的馬氏,習氏,潘氏相繼崛起,隱隱有取代蒯氏和蔡氏在荊州地位的架勢。
而潘氏,在潘濬的帶領下,更是另辟蹊徑,不在襄陽跟這些世家們爭奪利益,而是選擇了出走,去了零陵郡一方獨大,然後再反過來影響荊州世家格局,進而影響荊州的政局。
這一招,頗有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思,但換取的結果,就是馬氏和習氏都沒有能完全成為和龐氏,黃氏平起平坐的世家,反倒是潘氏,憑借在零陵郡的一家獨大,隱隱有這種後來居上的架勢。
因此,即使潘濬表現出如此不穩的架勢,諸葛亮依然不能撤換潘濬零陵太守的職位,就算把他明升暗降的調離零陵郡,繼任的零陵郡太守如果不姓潘,或者跟潘氏沒有直接關係,也彆想能坐穩零陵郡太守的位子。
對於潘濬,諸葛亮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潘承明與馬季常故交,或可書信一封於馬季常,使其秘往零陵,麵見潘承明,詳說利害.或可使其同意此策。”諸葛亮謹慎的說道。
但問題是,諸葛亮自己這話說的都沒啥底氣,更彆說聽的張溪了。
是,馬良和潘濬確實私交很好,兩人不僅同為荊州世家大族,而且馬良的女兒還嫁給了潘濬的兒子但這年頭,家族大還是好友大,相信所有的世家子弟,內心都有一杆稱的。
彆回頭馬良前去勸說不成,反而提前透漏了布置,引起潘濬的反感.雖說不至於讓潘濬產生反叛之心吧,但他要誠心不聽調遣,那零陵郡的郡兵,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調出來的。
因此吧,張溪隻是微微搖頭,說道,“此事,還需以利誘之!”
對這幫世家子弟,你跟他們說大義根本沒用,甚至你根本說不過他們最直接的辦法,還是給足潘氏足夠的利益,讓他們能主動參與到這個計劃中來。
因此,張溪的建議是——慷他人之慨。
潘氏最在意的,就是他們在零陵郡的產業因為這個策略受到侵害,那麼諸葛亮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潘氏在零陵郡的利益。
這就需要諸葛亮親自寫一封密信給潘濬,以大漢丞相的名義向潘濬承認潘氏在零陵郡的這些年占據的土地所有權,同時,諸葛亮可以在信中向潘濬許諾,允許將來潘氏掌控荊南沼澤改造良田的主導權。
張溪相信,潘濬會懂這裡麵真正的含義,也會認真權衡這裡麵的利弊的。
可諸葛亮有點權衡不下來了。
按照張溪的建議,那首先就要承認潘氏在零陵郡的土地所有.這就不是一個小事兒。
要知道,潘氏在零陵郡發展了十幾年,已經占據了零陵郡所有土地的四分之一這對於一個郡來說,已經是相當恐怖的事情了。
但因為這些土地中,有一大半,都是潘濬在零陵東部改造淤田後獲得的新土地,如果沒有潘濬進行改造,這些土地也根本不可能收獲糧食,故此,諸葛亮對潘氏在零陵郡的占地行為,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本質上來講,潘氏占據這些土地,是缺乏官方流程的,如果諸葛亮願意的話,他隨時可以派人打著巡查田畝的旗號,清查沒收這批土地但現在張溪讓諸葛亮承認這些土地歸潘氏所有,那以後可就沒有借口再收回來了。
這不是是三五十畝地的問題,是幾百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