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諸葛亮也確實沒有憋著好心思呢,就想著利用潘氏改造好田地後直接搶奪回來,隻不過是一時間顧及不到,否則諸葛亮怎麼可能允許有世家在州郡內這麼大肆的吞並土地。
可張溪覺得吧,這樣做不好。
改淤為田的事情,前期投入不少,人家確實也是要實打實的投入的,再加上總體上來說,改淤為田也是增加了可耕種麵積,而且也不會因此侵犯原有田地的百姓的利益.在張溪看來,潘氏的行為是值得鼓勵的,不能用行政手段來解決一切問題,否則將來這類的事情就沒人願意站出來做了。
所以,承認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再說了,官麵承認了這些田地歸屬潘氏,繪製了魚鱗圖冊,潘氏就得依法納稅,不也是給朝廷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嘛。
對朝廷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諸葛亮一聽張溪這麼說,多少也有點緩過勁來了.也是,如果沒有潘氏先期投入大量的錢糧在改造上,這些地方依然還是沼澤地,根本無法耕種。
好,就算這個事兒可以理解了,諸葛亮也願意承認,但為什麼又要讓潘氏掌控荊南改淤造田項目的主導權呢?!
這不是變著法的允許潘氏在荊南大肆的吞並土地麼?!
再一個,潘濬難道就不擔心,一旦他同意了諸葛亮的策略後,他們潘氏一族,就再也沒有重返零陵的機會了麼?!
第一個問題呢,其實跟第二個問題一樣,張溪給出的解釋,就是讓潘氏自己去選擇,要不要賭這一場。
不賭,諸葛亮的策略也不會變,零陵郡的郡兵必然要求北調,潘濬即使不配合,拖延時間,等到武陵郡的郡兵北調後,零陵郡即使不應調,在荊南也是獨木難支。
到了那個時候,潘濬必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他要麼選擇聽從命令,帶領郡兵北上,要麼選擇投降東吳。
但到了東吳,他潘濬還能不能繼續在零陵郡呼風喚雨,可就不好說了。
以前是無所謂,零陵郡這地方又不是什麼好地方,到處都是山川沼澤的窮鄉僻壤。
但如今,江東世家們在長沙附近嘗到了改淤造田的甜頭之後,有怎麼會放過這種獲取良田的機會呢。
到了那個時候,潘氏還能不能在零陵郡內保住這四分之一的耕地麵積,可就不好說了。
如果潘濬願意賭,那就等於是暫時放棄零陵郡內的土地,暫時北撤,等待大漢北伐中原成功,騰出手來重新打下荊南四郡後,必然也會圍繞長沙,零陵兩郡進行改淤造田的工作。
而到了那個時候,潘氏負責執掌荊南改淤造田工作,必然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那時候的潘氏,可就不是零陵第一世家了,很有可能直接成為荊南第一世家,有資本跟襄陽龐氏,黃氏平起平坐的超級世家。
反正機會就擺在潘濬麵前,賭還是不賭,就看他對大漢有沒有信心了。
也正是因此,諸葛亮才有點權衡不定。
潘濬對大漢有沒有信心諸葛亮不知道,但諸葛亮是真的有信心,他堅信自己早晚有一天,會重新收回荊南四郡的。
到了那個時候,難道真的要坐視潘氏壯大麼?!
荊州世家已經很不好控製了,也就是搭著諸葛亮和龐統跟荊州黃氏和龐氏的關係密切,有他們兩人在,荊州黃氏和龐氏會一直很安定。
但如果再多出一個荊州潘氏.真要有個萬一的話,誰來壓製他們?!
諸葛亮的這個擔心,張溪卻微微一笑,告訴了諸葛亮自己的答案——黃氏和龐氏。
如今潘氏能在零陵郡如魚得水,完全是因為黃氏和潘氏不想去荊南趟混水,畢竟荊南有一半的領土歸東吳,一旦兩家有了齷齪,荊南必定淪為戰火。
收益雖大,但風險也不小,潘濬自己就打過兩次零陵保衛戰了。
可一旦大漢重新收回荊南四郡,荊南四郡連成一體,那就沒有外部壓力了。
到了那個時候,龐氏和黃氏,還會眼睜睜的看著潘氏主持荊南改淤造田的工作,獨吞荊南利益麼?!
反正張溪是不信,龐氏和黃氏會願意看到潘氏崛起那時不用諸葛亮怎麼費心,這兩大世家,自然會去跟潘氏較量一下的。
到時候諸葛亮要考慮的,就不是壓製潘氏的問題,是如何在三大世家內平衡力量,為朝廷和官府爭取最大利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