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裡城外的一場接觸戰,雙方硬碰硬之下,都有些投鼠忌器了。
郭淮是沒想到蜀賊居然可以憑借五千步兵硬扛五千騎兵的強攻,還對騎兵造成了極大的殺傷,而吳懿則是後悔,自己的指揮水平不足以發揮出八陣圖的全部威力,也後悔沒有帶足夠多的士卒過來,現在救援槐裡的任務可能麵臨危險。
雙方都僵持了好一會兒,沒有互相發動進攻,但這個時間,也就一盞茶的時間而已。
很快,魏軍步兵重新發動了進攻,魏軍的騎兵,在另一個方向,再次對大漢北軍的八陣圖發起了突擊。
郭淮到底是名將,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不管對麵的步兵戰力有多強,他必須抓緊時間吃掉這批蜀賊,否則就算想現在撤退,也會被人尾隨追擊的。
這麼一來,不說自己能不能安全退回武關,就說整個右扶風的局勢,就徹底崩爛掉了。
所以郭淮沒得選,他必須趕在吳懿剩下的主力北軍抵達前,擊潰眼前的這支部隊,哪怕是以傷換傷的方式。
因此,郭淮再次讓秦朗對騎兵發起衝擊的旗語,而自己,也率領手頭所有的兵力,投入到正麵強攻中去。
七千魏軍對陣三千漢軍,就算在戰力上有差距,我用人頭也能堆死你。
而郭淮這麼一搞,吳懿的壓力陡然增加。
剩下不到四千士卒維持的八陣圖,在戰鬥力上已經削弱了不少,可對麵四千騎兵的衝擊力,跟五千騎兵的衝擊力相差卻不是很大。
互相損耗下去,第一個頂不住的,必然是自己的步兵。
而正麵的郭淮這時候又壓上了近三倍的兵力來圍攻自己的正麵留守部隊,三千人對七千人,哪怕戰力確實要高出一籌,也架不住對方人多啊。
繼續這麼頂下去,吳懿覺得自己麾下士卒崩潰是早晚的事情,隻是不知道這個時間來的是早是晚。
可吳懿也沒有辦法,他也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硬頂下去。
槐裡城內的柳隱守軍,吳懿認為是指望不上的,他們不僅被人看住了四門,而且在經曆了這麼長時間的堅守後,他們還能守住槐裡城,已經很不容易了,你不可能指望他們還能繼續出城作戰來策應自己。
因此,吳懿隻能硬頂,頂到自己的後續主力部隊抵達,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他真正發動反攻的時候了。
現在就看,到底誰耗得過誰了。
而槐裡城外的這一場激戰,站在槐裡縣城頭的柳隱,也看在眼裡。
一方麵,柳隱也有些驚詫,吳懿到底是怎麼做到用步兵跟騎兵對抗,還能極限一換一的。
另一方麵,如今吳懿軍全麵被動挨打的局麵,柳隱也看在眼裡。
柳隱真的是不理解,既然是北軍副帥親自領兵來救槐裡了,怎麼就帶了這麼點人過來.是輕敵托大,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但如今去思考這些問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柳隱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城外的北軍會抵擋不住魏軍的強攻,最終全麵潰退。
而城外的北軍如果全麵潰退的話,對好不容易盼到援軍的槐裡守軍,就是一個極大的士氣打擊。
真到了那個時候,哪怕柳隱能舌燦蓮花,他也無法說服城內守軍繼續在槐裡堅守槐裡失守,就是早晚的事情。
甚至因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柳隱都不敢去想.右扶風怎麼辦,北軍怎麼辦,長安又怎麼辦。
真讓魏軍在右扶風占據了一席之地,就算大漢最後打贏了關中保衛戰,右扶風也會始終出於魏軍的威脅之下,無法安心恢複生產,更彆說即將到來的北伐了。
恐怕北伐計劃不夭折,也會被迫改變進攻方向吧
因此,柳隱是真的有心要領兵出城一戰,策應正在被圍攻的吳懿軍。
可.柳隱做不到。
城內隻有三千守軍,出兵少了無濟於事,出兵多了,槐裡縣會有失守的危險。
彆忘了,郭淮派了四千士卒圍住了槐裡縣的四門,如今魏軍攻勢占優,郭淮根本沒有必要調回這些士卒們。
有這四千士卒看著槐裡城,柳隱就始終無法輕舉妄動。
而柳隱也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這四千魏軍,讓他們讓開一條道路來辦法不是沒有,但柳隱無法保證在敵軍意識到上當後的反撲下,能及時領兵返回槐裡。
除非拚著槐裡城不要,出城和魏軍死戰一決勝負.但這麼做,贏了還好,輸了,就又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長安怎麼辦,右扶風怎麼辦,北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