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鐮槍這個東西,在兩宋時期逐漸名聲大燥,成為步兵對抗騎兵的最知名軍械。
但其實鉤鐮槍還真不是在兩宋時期發明的,這玩意兒吧,它其實是戟的變種。
就是把戟的側刃弄的彎曲了,可以用來勾馬腿,就變成了了鉤鐮槍。
而戟這個東西吧,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漢末,雖然不算製式兵器,但應用也比較廣泛了。
袁紹麾下的大戟士,就是一支擅長使用戟的部隊,而武將中,張遼當年奮戰逍遙津的時候,就是用長戟殺的江東軍大亂,而孫十萬被張遼殺的躲上高坡後,用來自衛的武器,也是長戟。
戟這玩意兒,在漢末其實已經有一定的普及度了,但大多是一些精銳部隊,或者是武將們,才能用的起這玩意兒,普通士卒,隻能使用乞丐版的戟——戈。
無他,用鐵量的差彆,導致戟這玩意兒無法在軍中普及有打造一杆戟頭的用料,都可以用來打造三副戈了。
說白了,就是用不用得起的問題。
而對於郭淮來說,他不是沒有見過戟,但他真沒見過北軍士卒手裡的鉤鐮槍.下意識的以為這是一種奇門兵器,跟長戟不是一回事。
真不怪郭淮這麼想。
據老一輩跟蜀賊交手過的將軍們說,蜀賊早年還有一支叫狼筅兵的隊伍,手裡拿著類似竹竿的玩意兒作戰蜀賊用什麼奇怪的兵器都不奇怪!!!
而且,就算郭淮知道鉤鐮槍是長戟的變種,估計也不會太放在心上.就算是戟兵,也不可能對抗騎兵,甚至戟兵在對抗騎兵的作用上,還不如長槍兵。
但就是這個讓郭淮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玩意兒,給了秦朗率領的騎兵,非常沉重的打擊。
秦朗到底不是那種衝鋒陷陣的武將,所以當騎兵衝鋒的時候,秦朗並沒有領兵衝陣,而是呆在後方親衛的保護下,遙控指揮。
但他現在發現,自家的騎兵在陷入蜀賊那個奇怪的陣型後,開始變的行動遲緩,對他的旗語命令的執行度,也開始變得緩慢了起來。
就像是.陷入了泥沼一樣。
秦朗看不太懂這裡麵的問題,但身在前線的騎兵將士們,可是太深有體會了。
蜀賊前麵的兩道方向,一道長槍陣,一道盾牌陣,目的不是要阻止騎兵衝殺,他們的目的隻是逼迫騎兵減速。
本來這也沒什麼,按照常規的經驗,隻要突破了這兩道防線後,後方的蜀賊沒有長兵器和盾牌可以作為防禦了,根本無法阻擋騎兵的衝擊,而騎兵即使因為兩道防線有一些減速,也不至於衝不動毫無防禦的步兵們。
但這幫不要臉的蜀賊,他們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不僅用那個奇怪的長兵器勾馬腿,還有苗刀兵冒著傷亡的風險,近乎不要命的近戰砍馬腳!!!
不講武德啊!!!
騎兵在衝擊的時候,馬腿突然被拌被砍,下場根本不用想。
而隨著前方馬匹的倒地,勢必會影響後方騎兵的衝擊速度,而後方騎兵為了避開這些勾馬腳砍馬腿的不要臉蜀兵,保證自己突擊的速度,必然會調整方向進行躲避這一躲避,也會衝亂更後方的騎兵衝擊方向。
五千騎兵,在闖入北軍陣型的中間部位後,就開始變得有些遲滯,不僅衝擊陣型被打亂了,連衝擊速度也被迫降了下來。
不是不能繼續作戰,但騎兵突擊的威力,已經變小了很多。
而更要命的是,這時候後方重新休整好的長槍兵隊伍,再次完成了結陣,並且蜀賊的整體陣型也開始了調整,身邊的對手不停的變幻,把這群長槍兵又給推到了騎兵的麵前。
這時候的曹魏騎兵,已經不剩下多少速度優勢,即使有,也隻能是在陣型中艱難移動,勉強保持住一些速度。
退是退不了的了,身後是自家騎兵同袍,身側是等著砍馬腳鉤馬腿的不要臉蜀賊,唯一的辦法,就是仗著最後的速度優勢,嘗試殺穿蜀賊陣型,逃到外麵重新集結兵力,整理陣型,再重新殺回來。
但偏偏這時候,擋在騎兵麵前的,又是長槍陣。
曹魏的騎兵們,根本不知道這些長槍兵是怎麼撤退,怎麼休整,又是怎麼突然出現在自己麵前的但他們知道一件事,以現在騎兵速度,要衝破這個長槍陣,必然會損失慘重。
不是不能衝,但能衝出去多少,誰也不知道。
但現在的曹魏騎兵們沒得選,秦朗和郭淮也沒得選.誰能想到,以五千騎兵衝擊五千步兵,居然還能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地步。
往前衝,還有機會再殺回來,要是繼續在這個陣型中纏鬥,那麼還能剩下多少騎兵活著,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