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諸葛亮分了五千士卒給向寵,去駐守函穀關,所以,現在諸葛亮在洛陽的守軍,確實下降了非常危險的五千人。
通過大魏安插在洛陽的細作,司馬懿很快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同時,司馬懿也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在這次反攻中,最好的攻破洛陽的機會。
司馬懿知道,以諸葛亮用兵謹慎的風格,必然不會給自己太多的時間和機會,洛陽兵力不足的防守漏洞,很快就會被諸葛亮重新補上,所以他必須抓住機會,立刻出兵。
而且,為了防止諸葛亮緊急召回魏延回防洛陽,司馬懿還必須做出一副主力大軍往鞏縣而去的架勢,吸引魏延的注意力。
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司馬懿是有兩種選擇的。
一種,是率領五萬主力先進駐鞏縣,正麵擊破魏延所部的三萬士卒,然後再進兵洛陽。
這麼做呢,在洛陽沒有其他援兵的情況下,是最為穩妥,也是對自己優勢最大的選擇。
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就諸葛亮的用兵風格,他敢分兵,必然是提前準備好了足夠的援兵,而從地理位置看,這個援兵不是弘農郡的,就是南陽郡的。
從這兩個郡出兵到達洛陽,也就是十到十五左右的時間而已。
司馬懿覺得,自己大概是沒有時間這麼一步一步的走,在鞏縣擊敗了魏延後再慢悠悠的進軍洛陽的。
所以,在領兵離開虎牢關不到四十裡地之後,司馬懿立刻選擇鄰二種進攻洛陽的辦法。
他分兵三萬給賈逵,虛打自己的旗號,佯作五萬人繼續往鞏縣前進,吸引魏延的注意力。
自己則帶領兩萬士卒,繞過鞏縣,打算奇襲洛陽,打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
司馬懿的算盤打的很好,他選擇的進軍路線是先攻取鞏縣南麵的緱縣,然後經由洛陽南側的伊闕關,直接進攻洛陽南門。
按照司馬懿的預計,哪怕諸葛亮心思再縝密,他現在的注意力應該是放在東側的鞏縣和北側的孟津渡,對洛陽南麵,必然不會有太多的防備。
繞過鞏縣,進攻洛陽東南方向的緱縣和南麵的伊闕關,應該是很輕易的就能攻下的。
這一路,如果進兵順利,可能隻需要七澳時間,就能抵達洛陽城下,以有備戰無備,司馬懿至少有六成的把握,可以搶在洛陽援兵抵達之前,一戰而下洛陽。
其實這個想法也不算錯,諸葛亮確實沒有在這兩個地方安排太多的兵力駐守,緱縣隻有三百守軍,伊闕關也隻有五百人守衛。
這就導致司馬懿在進軍緱縣的時候非常順利,不戰而勝,緱縣縣令在麵臨司馬懿兩萬士卒圍城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
但可惜,當司馬懿領兵進攻伊闕關的時候,卻遭遇到了麻煩。
伊闕關守將並沒有在如此劣勢明顯的情況下選擇投降,而是一麵向洛陽示警,一麵做好了死守的準備。
本來這也沒什麼,一座為了收稅才修建的關卡,隻有五百敵軍守衛,在有兩萬士卒的司馬懿麵前,根本不值一提,最多隻需要三,司馬懿就能攻破這座關卡,繼續往洛陽進軍。
可偏偏就是在這三的時間內,司馬懿遇到了一個他根本意想不到的敵人。
東三郡郡兵。
或者,是孟達率領的東三郡郡兵。
是的,孟達在極短的時間內,及時的增援到了伊闕關,暫時穩住了洛陽南麵的防線。
曆史上,鎮守東三郡的孟達根本沒有料到司馬懿進兵的速度,結果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被司馬懿輕易擊敗,丟了性命。
但在這個時空,卻是司馬懿根本沒有想到孟達能來的這麼快的,導致他被堵在了洛陽之南。
孟達帶的兵其實不多,也就五千人左右,司馬懿有兩萬人,要是硬攻的話,也不是不可能擊破伊闕關。
司馬懿在意的根本不是孟達,而是孟達突然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伊闕關外圍,這就意味著,洛陽的援軍已經快要到了,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偷襲洛陽的計劃,徹底功虧一簣了。
司馬懿懊悔啊,是真的懊悔。
他知道諸葛亮不會給他太多的時間,但怎麼就這麼巧的,在進攻到伊闕關的時候被人給堵上了,司馬懿是真的非常不甘心的。
這個孟達,怎麼能來的這麼快的?!
從南陽郡到洛陽,正常行軍需要十五的時間吧這幫蜀賊,是用翅膀飛過來的麼?!
司馬懿想不通啊就像曆史上孟達想不通,司馬懿為什麼能來的那麼快一樣。
其實孟達來的快,其實是有兩方麵原因綜合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