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是司馬懿自己的問題。
本身繞道偷襲洛陽,司馬懿就是要領兵兜一個大圈子,避開鞏縣的魏延軍團的斥候偵查範圍,因此稍微多花了一點時間。
再加上伊闕關守將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投降,而是選擇了死守,並且依靠一千守軍守住了一,也給孟達來援多爭取了一的時間。
而另一方麵,在於孟達自身的急切心裡,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非但沒有誤事,反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從宛城到洛陽,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來的話,大概需要十五左右的時間.但孟達隻花了七,就帶領著五千東三郡郡兵,抵達了伊闕關。
孟達是憋了半輩子了,好不容易才在好友李嚴的幫助下,獲得了再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因此對這次作戰,孟達有著非常急切的立功意願。
而這次張溪領兵去支援洛陽,本身又是一個在諸葛亮麵前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孟達是更加不會放過了。
因此,當張溪領軍剛剛離開宛城沒多久,孟達就找到了張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孟達以為,前方戰事緊張,洛陽現在經過分兵後,守軍又嚴重不足。
雖然孟達也認為,以諸葛丞相之能,魏將軍之勇,洛陽看似危險,實則安如泰山.但有些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司馬懿繞過鞏縣,選擇偷襲洛陽呢?!
萬一潁川郡的郭淮,陳泰在這個時候調兵北上,偷襲洛陽呢?!
至少從目前的兵力配置來看,洛陽南部的防守兵力,有些嚴重不足啊。
彆的不,就從梁縣到大穀,伊闕兩關之間,隻有一千老弱殘兵守衛,這點兵力,真要遭遇敵人進攻,能夠頂幾?!
因此,孟達建議,應該先派出前鋒部隊,先趕到伊闕,大穀兩關,增加洛陽南側的防守兵力,以防萬一。
孟達其他的話語,張溪其實並不在意。
先不司馬懿會不會選擇繞道偷襲洛陽,就潁川的陳泰和郭淮,他們是絕對不可能避開襄城張嶷和郟縣王平的監視,領兵北上偷襲洛陽的。
但.那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算是孟達摸準了張溪的用兵思路。
張溪一琢磨也對,畢竟對手是司馬懿,那老子要是真的選擇繞道偷襲洛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問題是,張溪帶著五萬大軍北上支援洛陽,這麼大規模的兵力調度,他就算想快,這麼多人也快不起來啊。
所以嘛,就隻能是按照孟達的建議,先派出先鋒部隊,至少提前趕到大穀關和伊闕關,加強一下洛陽南麵的防禦。
隻是,這個先鋒部隊,派誰去好呢?!
按理來,孟達提出的建議,交給孟達去做是最好的但鑒於孟達的前科問題,張溪現在是不太放心讓孟達去做這個事情的。
這貨提的意見是不錯的,但你要這貨領兵,會不會一路拖拖拉拉的誤事這個張溪也不準。
所以,張溪的第一反應,是詢問薑維三人,他們三人有沒有可能帶領南軍先走一步,前往大穀關和伊闕關布防。
畢竟,南軍在戰鬥力方麵還是有所保證的,再加上經過當年的潁川之戰,以及三年前的荊南之戰後,南軍的戰鬥經驗也已經有所積累了,這種快速行軍,交給南軍來做,應該是把握比較大的。
但.孟達再三請纓,自己帶領本部兵馬五千人,可以在七的時間內,趕到伊闕關守備。
七這話的,薑維三人都有點目瞪口呆了。
張溪本來也不信,從南陽郡到洛陽,正常行軍要十五左右的時間,七趕到哪怕隻是到伊闕關,也有些過於兒戲了。
可孟達跟張溪再三保證,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按失期論處。
失期,在軍法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可以直接斬首的。
這就等於是孟達在軍中將領麵前,親自立下了“軍令狀”,要在七內,抵達伊闕關布防。
這種話都出來了,張溪要是再不同意的話,就有點太下孟達麵子,也等於是在軍中諸將麵前,直接否定掉孟達的能力了。
張溪既然決定帶著孟達出征了,自然也不是帶著這貨來混軍功的,該他出力的時候,還是要讓他出力的。
而且,既然你孟達都插了這麼顯眼的大旗了,要是自己再不讓,反而是顯得自己太過於不近人情了。
因此,張溪隻能是同意了孟達的要求,讓他帶領他本部的五千東三郡郡兵,急速馳援伊闕關。
至於大穀關,張溪交給了南軍,由南軍將領文欽率領五千人,同樣先一步出發,去駐守大穀關。